“智能制造”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中国制造2025”是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立足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实际需要。在“中国制造 2025 ”、“工业 4.0 ”的大背景下,企业开始注意到自身的一些发展瓶颈,诸如人员管理复杂、生产效率低下、工艺亟需调整,产品合格率得不到提升等等,为解决这些痛点问题,企业开始寻求新技术解决方案,如大数据、物联网、云技术、人工智能等,将数字技术与企业业务流程完美融合,以场景化需求创新发展突破点。在智能制造的潮流引领下,60%以上的制造企业走上了数字化转型的道路,重新定义并优化核心业务流程,以智能化赋能制造企业创新转型,以期重振传统制造业发展活力。

今年“十四五”规划也提到了智能制造转型的目标,但是否所有制造企业一定要走“智能制造”这条路呢?针对这个问题,JGDT Insights(建广数科洞察)通过多年实践经验建议不可以偏概全,一概而论。今天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是人口红利在逐渐消失,成本上升导致利润空间不断缩减;而且随着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客户端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企业急需找出一个新的增长突破点,智能制造看似已成为必须。但在做这个决定之前,企业要慎重审视自己处在行业的什么位置,所在行业发生着怎样的变化,客户端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市场的挑战来自哪里?智能制造是一个庞大且昂贵的工程,企业要根据自身实力和需求,有针对性的去进行升级转型,综合考虑各方因素,尤其要结合自身实际,再去判断需要采取怎样的策略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

企业的每一次转型都是创新及变革的必然产物,智能制造与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密不可分。以传统制造行业为例,建广数科曾经为一家纺织设备领军制造商提供SAP管理解决方案及咨询服务。在为其构建顶层规划时,根据当时纺织设备的全球市场状况,建议其生产实现物联网化,将所有产品设备信息关联起来。在建广数科的规划建议下,企业将纺织设备的生产、调试、维护进行了数字化部署,实现了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实时掌控设备状态并及时发现设备问题。这项应用,不仅升级了纺织设备的价值,也拓展了新的业务范畴,新技术与业务场景的完美融合,实现了企业的差异化竞争优势,为企业赢得了新的发展机遇。看准了方向,找准了技术,就可以按照企业的数字规划将智能制造付诸实施,确保企业转型升级的成功。

中国制造2025于具体落地层面要做些什么,取决于每个细分行业的差异化需求。装配制造、石油化工、汽车零配件、生命科学……每个行业在这个过程中该做什么、怎么做?答案都不尽相同。JGDT Insights(建广数科洞察)研究观点认为,不同行业属性决定了相同的技术在每个行业可能发掘不同的应用场景,这里就需要企业动用智脑,对企业的业务痛点问题进行层层剖析,明确自己的需求到底是什么?该选择什么样的技术方案?数字化技术是否能够真正解决这个问题?企业和IT服务提供商在推进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会不断磨合、切磋、碰撞形成大量的想法与方案,再结合行业既定的相似场景解决方案,探寻最适合企业的落地路径,有效推进项目进程。

JGDT Insights(建广数科洞察)经过大量企业的沟通与调研,发现现在很多制造业企业的信息化起步较早,,(比如很多早期的SAP ERP用户),信息基础比较扎实,甚至设备物联网化都基本普及,可以收集90%以上的设备数据。但数据基础有了,数据的利用率却只在15%-20%。剩下大量的数据,明知它肯定会有用,但是用在哪里不知道,怎么用也不清楚……行业内没有相同的场景应用模型去参考,没有经验可以借鉴。所以企业在这个阶段是非常渴望能找到行业内相同应用场景及最佳行业解决方案来帮助到其数字化转型。

技术如何有效应用远比技术本身更为重要,供应商为企业搭建一个技术框架可能就几周的时间,但要企业真正能用的起来,真正能用它去解决实际问题,可能需要4-5个月甚至更长。这个时候就需要具备深厚行业经验及专业技术的项目团队,帮助企业将这个进程缩短,更有效的适配企业业务发展。

JGDT Insights(建广数科洞察)多年实践经验得出,引用技术的时候,其核心还是场景驱动。这个时候如果有行业内其他企业有过针对该场景的成功应用,那必将大大缩短企业的探索过程,提高技术应用的成功率。基于场景的技术应用属于行业创新范畴,具备行业普遍性及可复制性,可在行业内进行有效推广及大范围应用,使该解决方案具备更高的行业应用价值。

数字化人才是急需解决的短板问题

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数字化智能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实现技术进化、前沿突破,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链接万物连接世界、赋能百业。而我国制造业是从中低端技术密集型发展起来的,关键共性技术和核心装备欠缺,从事制造业智能化所需的软硬件开发与服务人才严重缺失,数字化人才供给结构性矛盾不断凸显。

关于数字化人才问题,JGDT Insights(建广数科洞察)一直高度关注,因为这是很多企业正在面临的又急需解决的短板问题。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是一个持续优化企业业务流程、赋能企业发展的过程,需按照企业战略分阶段、分步骤,按规划部署实施。在这一漫长的建设进程中,需要大量的数字化技术技能人才对项目予以持续有效的支持,人的问题是确保数字化转型成功的前提条件。虽然在项目建设初期,可以部分依靠像建广数科这样的行业经验丰富的SAP实施咨询服务商,但随着项目的发展,企业内部人才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因为对技术及企业需求的高度认知,关键业务人员的信息化素质,都将决定项目的走向。如何构建完善的数智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健全人才发展机制,也成为今日企业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

未来中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着深层次的挑战,制造业智能化升级不是单个技术的升级,而是一次全方位的信息革命,以场景为驱动的数字化新技术与企业业务完美融合,以实现敏捷制造并快速适应市场变化的目标。中国企业在这个阵痛的过程中,需要积极探寻发展规律并勇于创新实践,逐步构建自身核心竞争力。面对新一轮产业革命,我国广大制造企业要把握好机遇,彻底摆脱原来低附加值、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为世人打造全新的中国制造名片;同时,要勇于尝试新技术新方法,将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安全与多样化服务作为未来制造业发展的方向,促进产业结构的顺利升级,实现真正的智能智造,为“中国制造2025”宏伟蓝图的实现贡献企业自己的力量。

深圳建广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早期从事ERP实施服务的专业咨询公司之一,是SAP和Oracle全系列产品服务商,同时拥有智能制造、智慧财务、数字化人力、中台、人工智能、物联网平台等行业及数字创新技术方案。近20年来,建广数科为包括财富500强在内的上千家企业持续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和服务,覆盖了高端装备制造、军工、高科技、生命科学、消费品、能源化工、汽车、房地产等多个行业。

以数字化原生之力,赋能机床制造业

从1960年推出第一台数控系统,到2019年重磅发布SINUMERIK ONE“数字化原生”的数控系统,西门子顺应市场需求变化,持续对产品进行迭代升级,为机床制造商及最终用户带来了众多颇具价值的创新产品及数字化体验。

近日,西门子机床行业媒体沙龙在北京西门子大厦举办,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数字化工业集团运动控制事业部机床数控系统部总经理段龙,详细为与会媒体介绍了西门子数控业务的总体情况,分享了西门子数控业务是如何助力机床等传统行业实现数字化。此外,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数字化工业集团运动控制事业部机床数控系统部技术与产品管理总监周繁荣、业务拓展总监王懿荪和数字化业务总监李展也出席了本次沙龙,并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解答。

深耕行业,以需求为导向

从产品布局上来看,西门子的数控系统涵盖标准型数控系统SINUMERIK 808D、中端数控系统SINUMERIK 828D,以及新一代高端数控系统SINUMERIK ONE,可全方位助力重点行业和领域优化升级。

标准型数控系统SINUMERIK 808D主要用于车削、铣削;中端数控系统SINUMERIK 828D在车削、铣削基础上,还能完成磨削、齿轮相关的切削工艺;新一代高端数控系统SINUMERIK ONE可适用于几乎所有类型的机床应用,例如车、铣、五轴、龙门、重型机床、传统汽车发动机的生产线、复合材料的加工以及机器人的控制等。

无论是标准型数控系统还是适用于复杂应用的高端数控系统,从产品应用的角度来说,只有真正了解客户的需求,才能为他们提供量身定制的产品和服务。对此,段龙表示:“西门子拥有完整的数控系统产品系列,针对不同客户的需求和定位,西门子可以根据其实际生产需求提供菜单式的选择,从而避免应用浪费。”

从业务布局来看,西门子数控业务重点深耕汽车、航空航天、发电、消费电子、工程机械、医疗设备和智慧教育等领域。段龙在采访中特别提到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目前,以新能源汽车为主要驱动力的转型已成为各大主机厂和零部件厂商的头等大事,这对数控产品的应用和研发也带来了诸多挑战与机遇。“当新的应用场景需求出现,用户需要使用新的机床或对原有机床进行优化、调整时,数字化设计的优势就凸显出来了。借助于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西门子可以帮助用户极大地缩短机床面世时间,降低设计风险,以较低的成本获得更高的效率。”段龙讲道。

提及数字化设计,数字孪生技术便是关键,它不仅是产品研发、生产优化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更是实现设计模式、生产模式以及管理模式变革的技术基础。基于强大的软硬件能力,西门子于2019年正式推出了SINUMERIK ONE“数字化原生”的数控系统。“数字化原生即SINUMERIK ONE硬件平台在研发投产之前,完全在数字化环境中进行的研发设计和优化,在虚拟世界里完成的事情都可以无缝地与现实设备进行交互。”段龙进一步解释了“数字化原生”的数控系统概念。

作为一款非常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产品,SINUMERIK ONE既可以满足广泛的机床应用需求,又可以结合数字孪生技术,实现虚拟与现实的无缝交互。“新一代数控系统SINUMERIK ONE创新的功能将进一步提升机床性能表现,例如,增加了曲面加工精度、智能动态负载控制、位置控制等功能以提升加工精度和质量,确保高效加工。”周繁荣补充说道。

作为西门子新一代高性能数控系统,SINUMERIK ONE的创新还远不止于此。软件方面,西门子更是推出了搭配SINUMERIK ONE使用的数字孪生系列软件MyVirtual Machine。在MyVirtual Machine软件中进行的设计与验证,最终可以直接复制到真实的机床上使用,实现虚拟与现实的无缝交互。

王懿荪从业务模式方面分享了SINUMERIK ONE的独特之处。SINUMERIK ONE不仅可以帮助机床制造商节省成熟机型的产品调试成本,延展长成熟机型的生命周期,还可以帮助最终用户基于虚拟机床完成从切削到机床维修以及故障诊断的模拟、仿真和验证,从而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对于机床制造商和最终用户,西门子可以充分发挥数字孪生技术带来的优势。李展表示:“SINUMERIK ONE不仅是一站式的软件解决方案,更是场景驱动下的数字孪生解决方案。”

针对机床制造商,利用SINUMERIK ONE在研发阶段创建机床的数字孪生,可以提前预知、规避机械设计上的错误,缩短实际的调试时间,加速新机型的研发。针对机床最终用户,在新零部件的试制过程中,无需实际投入真的机床、卡具、刀具,可以借助数字孪生建立起与实际机床相同的虚拟加工环境,并对零部件进行试切和打样,从而降低加工过程中的风险以及试切成本。

无论是虚拟机床还是虚拟加工,对于机床制造商和最终用户来说,都可以借助数字孪生对没有经验的操作人员进行培训,避免培训过程中发生机床碰撞的风险,从而降低培训成本。此外,当机床发生故障或需求变更时,同样可以借助于数字孪生技术,快速地进行响应,从而提高客户满意度,并节省差旅成本。

数字赋能,推动绿色发展

对于机床等传统行业来说,从“粗放型生产”向“数字化绿色制造”转变,这是当下行业整体的发展基调,更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段龙表示,机床行业对于低碳转型已经达成了共识,但对于如何转型和具体的实施路径仍存在许多疑问。对此,西门子认为,数字化将是实现低碳化的重要引擎。

段龙介绍道,西门子全球首座原生数字化工厂已于今年6月正式在南京投运,该工厂是西门子实践数字化转型和低碳转型的重要基地,充分诠释了西门子以数字孪生技术为核心的数字化企业解决方案。西门子更是以实际行动响应“双碳”目标和数字化转型,南京工厂预计每年可减少3325吨碳排放。

国家提出的“双碳”目标和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对各个行业及其供应链均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西门子将以数字化创新和跨领域知识与经验为切入点,携手各方伙伴共创绿色生态,打造端到端的零碳产业链。“未来,西门子将携手更多的合作伙伴,通过数字化的手段,共同实现低碳梦、零碳梦,迈向可持续未来。”段龙最后讲道。

广州仓消防演练记

9月20日,广州仓在今天上午10:00进行一年一度的消防演练;
一、演练的主题:
掌握消防器材使用方法,提高消防安全意识,开展消防逃生演练;
二、演练的主要目的:
1、让员工初步了解消防器材的使用及自救常识;
2、通过火场逃生自救及报警的模拟演练,让仓库员工掌握火灾的自救和火场逃生自救的一些技巧,提高员工自防自救的能力;
3、通过演练锻炼脱离危险能力,培养自我保护意识;

领先公司利用图驱动的数字孪生管理互连的复杂系统

2022 年 9 月 22日——全球领先的图数据平台Neo4jⓇ宣布对用于数字孪生图技术的需求急剧增加。企业正在利用图技术构建大规模数字孪生,从而能够统一来自不同来源的数据、提供丰富的分析,并支持对关键资产的近实时监控。

2022 年,数字孪生市场规模为 69 亿美元,预计到 2027 年将达到 735 亿美元。此外, Gartner在2022年2月发布的《新兴技术: 数字孪生的收入机会预测》研究报告指出,到 2025 年, 25 家全球企业将通过其数字孪生计划实现 10 亿美元的收入或成本节约,而2021年只有一家。虽然数字孪生的价值显而易见,但创建它们所需的努力程度可能令人生畏。一个有效的数字孪生是由来自众多来源和多种格式的大量不同数据创建的,其中包含 3D 模型、会计系统和运营系统等元素,以及来自物联网设备的数据。

知识图谱擅长协调复杂数据和将大量现实世界中的结构及其业务逻辑灵活地建模。以Neo4j的图数据库为基础,企业可以在任何行业的任何结构或流程中展示数字孪生,从而产生各种各样的用例。 Neo4j的图数据平台提供了根据企业规模经济地构建、管理和查询数字孪生模型所需的灵活性、性能和分析能力,统一了无数来源的数据以提供最大的商业价值。图为数字孪生带来了最先进的分析,并支持强大的查询,以及从算法到嵌入的数据科学和机器学习技术。

Neo4j 产品市场高级总监 Maya Natarajan 强调了数字孪生技术解锁并为众多行业带来的价值,她表示:“虽然数字孪生技术才刚刚出现,但它正在企业战略中迅速流行起来,让我们有能力了解现在并预测未来。今天,我们可以使用数字孪生为业务的所有部分创建数字化模型进行模拟,从供应链到人力资源系统、汽车制造等等。借助图技术充分发挥数字孪生的潜力,企业可以获取全新、智能和灵活的能力,并最终获得最大的商业价值。”

Neo4j 数字孪生客户成功案例

客户使用 Neo4j 图技术来帮助构建跨各个行业和用例的尖端数字孪生。用于供应链管理的数字孪生提供对复杂网络的可视性,在汽车行业中连接各种各样的产品验证生命周期数据,在生命科学制造中映射复杂的生产线。

已将Neo4j图技术作为其数字孪生计划一部分进行实施的企业在敏捷性方面处于有利地位。以下是他们如何使用 Neo4j 推进关键计划的一些示例:

北美铁路货运领先供应商CSX Transportation的企业架构师和IT服务主管Dave Rich提到,他们选择Neo4j帮助构建其物理网络的数字孪生模型。他表示:“我们很快意识到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建立在关联的基础上,需要对机车、轨道车、客户、运输订单、里程标等资产之间的复杂关系有更深入的了解。借助 Neo4j,我们已经能够有效地跟踪、报告和可视化数十万资产和随着时间推移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是如何发生的。数字孪生还让客户能够了解他们的订单在哪里以及何时到达,也改善了这方面的业务。”

城市数据编织平台Turku City Data 利用“智慧城市知识图谱”来支持其数字孪生,从而解决关键城市优先事项,例如减少能源使用和寻找提高交付速度和运输资源的路线。

Neanex提供基于Neo4j的数字孪生服务,使资产所有者能够创建连接从3D模型到构建许可的所有类型数据的数字孪生。

一家全球财富100强大型制药公司通过实施基于Neo4j的数字孪生,支持广泛的供应链用例,包括决策模拟、成本和时间等参数优化、风险评估和缓解,以及生产线设计备选方案。

通过结合图技术和数字孪生的力量,企业获得了独特的竞争优势。随着世界数字化格局的扩大,这些虚拟等价物在设计以前无法想象的最佳解决方案方面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2022“数字经济·智享未来”产业论坛圆满举行

2022年9月16日,2022“数字经济·智享未来”产业论坛在北京首钢园·六工汇圆满举行。本次论坛由首钢基金和参加CANPLUS联合主办,先进制造业产业信息平台协办,由首钢基金产业研究院、万物研究院提供研究支持,脉策科技提供元宇宙技术支持,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石景山区金融服务办公室、北京市石景山区科学技术委员会、北京市石景山区投促中心、中关村科技园区石景山园管理委员会作为本次论坛的指导单位。 本届论坛以“数字经济·智享未来”为主题,邀请了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总工程师仝海威,北京市石景山区金融办副主任赵晋晋,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谭建荣,首钢基金行政总裁沈灼林,首钢基金参加CANPLUS创办人李青阳以及线上线下200余位来自数字化领域的重量级产学研各界嘉宾以及近5万的线上观众,齐聚北京首钢园·六工汇及元宇宙会场,深入解读数字化转型的机遇和挑战,探索数字经济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新场景。 本次论坛主会场位于有着“新时代首都复兴新地标”之称的首钢园内,数字化与工业风碰撞,在沉浸式的会议空间中,感受工业风貌与历史文脉的延续。近年来,按照北京市总体规划和新首钢地区的要求,首钢园围绕“科技+”产业,推进数字智能、智能制造和科幻产业聚集,着力打造“科幻产业聚集区”,形成了科幻产业创新中心(元宇宙中心)、科幻产业联合体元宇宙应用场景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论坛采取“线上+线下”双会场的模式呈现,其中线上会场采用了由脉策科技提供的最新AR+3D建模+数字人高新科技,打造了三个元宇宙分会场,完美呼应了此次论坛数字科幻的主题。 在开幕式上,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总工程师仝海威和北京市石景山区金融办副主任赵晋晋出席论坛并致辞。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总工程师仝海威表示,数字经济作为继工业经济、农业经济之后出现的新经济形态,对世界经济、人民福祉、疫情防控等各项工作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已经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的重要力量。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及产业变革的重要战略机遇选择。北京作为开放、包容、充满活力的国际大都市,近年来在数字化发展进程中一直充当着改革者和先行军的角色,积极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我们坚持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齐头并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了新突破,” 仝海威说道。

北京市石景山区金融办副主任赵晋晋介绍了石景山区在发展数字经济上的优势和成果。 赵晋晋表示,石景山区在发展数字经济,推动区域转型上具有天时、地利、人和三重优势。天时得益于国家、北京市和石景山区对数字经济的高度重视。地利得益于石景山区转型发展的独特优势。人和方面,石景山区大力支持数字经济创新人才,把科幻、工业互联网等数字经济未来前沿领域作为区域发展特色,在产业布局上打造以元宇宙为核心的科幻产业集聚区,不断完善产业生态,吸引目标企业落户。2021年,石景山区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全区GDP比重近一半,数字经济在推动区域转型中崭露头角,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在主旨演讲环节,此次论坛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兼浙江大学教授谭建荣院士、首钢基金行政总裁沈灼林和首钢基金执行董事兼参加CANPLUS创办人李青阳分别围绕“元宇宙:从概念到产业”、“首钢基金科技数字赛道持续发力”和“赋能数字经济,参加的破局之道”的主题进行发言。

谭建荣院士分享了他对元宇宙发展的关键技术与应用场景融合的深刻洞察。谭建荣表示,元宇宙本质上就是对现实世界虚拟化、数字化的过程,是具备新型社会体系的数字生活共建,其发展使得数字空间与真实空间融为一体。元宇宙有三大特点:虚拟化身、真实体验、时空倒流。 关于元宇宙的应用场景,谭建荣指出目前元宇宙已经实现广泛应用,它不仅仅是3D可视化、虚实共生,而且是身临其境、自然交互、平行执行,是3D技术的升华。未来它可以在能源、农业、金融与投资、地产以及职业教育等领域实现产业应用。元宇宙正朝着创作升级、计算升级、体验升级、决策升级、商业升级等方向发展。

沈灼林介绍了首钢基金在数字经济产业方面的一些探索和实践。沈灼林表示,随着数字技术的加快发展,数字技术在产业的应用边界不断拓展和深化,场景创新将成为推动数字科技发展以及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的力量源泉。在此背景下,首钢基金围绕数字经济发展的趋势,基于“产融结合+数字化转型”进行积极思考和实践,不断实现业务创新和价值创造。 一方面,首钢基金通过数字技术驱动内部业务发展升级,以停车产业为例,首钢基金开发了国内第一个从资产经营管理角度开发的线上停车智能平台,在数字化技术的赋能下实现了从岗亭无人管理阶段逐渐迈向智能化管理的阶段。在医疗大健康领域,首钢基金积极实践“1+4+4”数字化战略,构建数字化业务平台,引领医疗生态创新。另一方面,首钢基金还积极布局数字经济赛道,投出了众多数字化领域的代表企业,包括理想汽车、地平线、中科星图等。

首钢基金执行董事、参加CANPLUS创办人李青阳带来了《赋能数字经济,参加的破局之道》的主题分享。李青阳院长表示,当前数字经济已经发生了很多变革。首先互联网经济已经进入存量时代,产业数字化才是数字经济的新蓝海;另外,数字经济的主角也正在转变为政府和企业。首钢基金作为具有国企背景的产业和投资融合的管理机构,希望能够把政府和企业连接在一起,共同助力数字经济发展。 李青阳院长表示,参加CANPLUS作为破局者,希望通过“教育+产业+资本”三位一体的模式为创业创新者赋能,成为产业企业家最信赖的产业社群平台。“数字经济中有两拨人非常重要,一是传统产业里的领军人物,另一部分是数字产业化的科技先锋。为顺应全球产业升级的大趋势,2020年参加CANPLUS推出科技与产业升级营,汇集了这两拨人,把两条‘河流’汇聚在一起共同助力传统产业升级发展,探索中国企业在数字化重构时代的转型升级路径,”李青阳说道。 在圆桌论坛环节,来自产学研投各界的5位代表齐聚一堂,围绕“产融赋能,科幻新生”的主题做了跨界探讨,从企业、创投、科技、产业、研究等角度展开了思想碰撞。他们分别是真成投资创始合伙人李剑威、UINO优锘科技CEO&联合创始人陈傲寒、耐德佳COO&联合创始人段家喜、首钢基金母基金业务管理合伙人侯琳和首钢基金产业研究院助理院长钱颜文。每位嘉宾从自己的领域和视角分享了他们对元宇宙的见解。

陈傲寒认为去年元宇宙的大爆发,与过去5年数字经济进入深化期有很大的关系。他指出,当前我们所处的现实世界已经不是一个物理世界,而是数字+物理的世界。“未来已来,元宇宙已来,只是它还分布不均,最终它将走向每个角落,把所有人都带到元宇宙的未来,”陈傲寒强调。 段家喜从企业和产品的角度分享了元宇宙带来的变化。他表示,在5G、云计算等技术加持下,新一波元宇宙公司更多的是把产品和技术应用在能够和To B业务相结合的领域,从能够提升效能、为产业赋能的角度做更多产品化设计。企业作为客户,也希望从二维平面互联网提升到空间三维互联网,通过终端和设备的升级提升整体的生产效能,是这轮元宇宙浪潮发生的最重要变化。 侯琳作为圆桌现场唯一的投资方代表,从母基金的角度分享了元宇宙投资领域的现状。在她看来,目前整个行业处于早期,涉及核心技术突破的交易较少,30%-40%的投资集中于AR/VR领域的早期阶段。行业内的投资金额较小,企业主要以种子+、A轮为主。 展望2025年元宇宙的发展趋势,侯琳表示,未来在元宇宙的应用层面,To B、To C领域会出现更多增长机会。其中,To B比To C更重要,在To B领域可能存在颠覆性的改变。未来,元宇宙的发展瓶颈可能来自于技术平台层面和基础技术层面。对中国而言,它所面临的挑战来自于IT基础设施和数据上网。 钱颜文认为未来元宇宙领域可能会有两个突破,一是突破时间约束,一是突破场景约束。未来,这两方面在数字人、商业场景等方面具有很大想象空间。他表示,未来物理世界和时空分离度的大小会决定元宇宙各细分赛道的成长速度。物理世界与时空分离度的可能性和边界越大,越可能产生杀手级的产品。

在最后一场的企业主题分享环节上,5位来自数字经济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企业先锋——脉策科技、神策数据、华为云、蔚领时代、凌锐蓝信——针对数字经济、元宇宙、数字孪生、大数据、云计算、数字网络等话题分享了他们的成功案例和优秀解决方案。他们从不同角度谈到了数字经济的未来。

元宇宙会场分享嘉宾:参加CANPLUS校友、脉策科技董事长高路拓

参加CANPLUS无界消费创新营一期、新空间地产创新营一期校友、脉策科技董事长高路拓认为,世界正在不断走向数字化,最终将进入全数字阶段,尤其是人的主体数字化,需要等到脑机接口的出现。他认为,Web3和元宇宙会极大加速数字化的进程。它们可能会开启人类的下一个百年或新的文明。

元宇宙会场分享嘉宾:参加CANPLUS科技与产业升级营校友、神策数据创始人桑文锋

如何重构数据根基推动企业发展?对此,参加CANPLUS科技与产业升级营校友神策数据创始人桑文锋有着自己的理解。在他看来,数据驱动是新时代的科学方法。科学方法过去主要是指归纳、演绎、实验等,而数据只是作为量化的体现。但到今天来看,数据驱动就是一个需要人人都掌握的方法,从数据中要价值。 桑文锋认为,当前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如何用数据驱动业务这一问题不是最后一公里,而是最后一百公里。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提升数据思维,尤其是闭环思维。对此,他提炼出了一个数据闭环方法论 SDAF,即建立感知(Sense),作出决策( Decision),建立行动(Action),后续反馈(Feedback)。

元宇宙会场分享嘉宾:科技与产业升级营校友、华为云战略部部长王丰

华为云战略部部长王丰带来了名为“元宇宙云基础设施&数字内容生产线”的分享。 在王丰看来,元宇宙不是物理的宇宙,而是一个社会。在这个虚拟社会里,发展最快的是社会关系,也就是社交互动;其次是经济关系,主要通过NFT来表达;第三个是生产关系,一些变化已经开始发生了。 王丰强调,未来的元宇宙世界将是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虚实融合。它将应用到各种核心技术能力,包括:算力能力,媒体能力,网络能力,智能交互能力和空间能力。而这些核心能力需要底层扎实的基础设施来支撑。展望未来,王丰预测,云将成为整个“元宇宙世界”的运行平台。 蔚领时代首席战略官&CFO田林 疫情像一个催化剂加速了线上线下融合,数字化转型成为了现代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蔚领时代首席战略官&CFO田林在《元宇宙:云计算的2.0时代》中提出,未来想要打造行业的标杆企业,企业就要把技术优势转变为生态优势。上游合作伙伴、下游合作伙伴包括渠道全是行业内服务最好、指标最好、质量最稳定的,就能够接触到全世界最好的客户,这就是真正的生态优势。 他认为,未来是全面可视化的数字世界,可以突破传统场地与空间等物理条件限制、各行业多场景均往实时可视化方向迈进、互联网不再局限于功能提供,未来世界构建在虚拟和现实全面交织基础之上。

在数字网络时代,智能互联成了业内各方关注的一个话题。专注于数字网络优化服务的凌锐蓝信的CTO刘淳表示,未来越来越多的数据需要走出家门,走向整个网络。他认为,在数字经济产业里,To B企业需要具备一个能够被数字网络环境所识别的证书,否则难以在数字网络上做质量保障、客户管理和优化。 在企业分享结束后,首钢基金首席经济学家、万物研究院负责人乔永远博士做了总结发言。乔博士从经济周期的角度解释了数字经济的需求。他提到,今天我们处于实体经济产能扩张周期里的收缩阶段,接下来可能会迎来最紧缩的金融周期和产能周期;在这个过程里,人们真正的需求会来自数字化领域。随着经济投资周期进入底部,未来两三年整个投资极有可能会进入逐渐加速的过程,特别在数字经济里的投资有可能会更有效的见证周期。

元宇宙会场分享嘉宾:首钢基金首席经济学家、万物研究院负责人乔永远博士

当前,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浪潮已经汹涌而至,这是一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面对更加不可预测的未来,企业如何在数字化浪潮中乘风破浪?借此活动契机,首钢基金和参加CANPLUS分别从投资人与产业社群平台角度,聚力各方搭建产融研学交流平台,通过“教育+资本+产业”三位一体的全资源生态赋能体系,促进人才、项目、产业、载体、资本融合互动,助力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变革、高精尖科技企业发展壮大,加快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

熟练工难招难留?节卡机器人助您从源头解决用工之“渴”

引言:制造业熟练工为何短缺?

良将难求 成本上涨

受国内外经济环境等因素影响,我国制造业用工需求呈现季节性特点,淡旺季用工量不稳定,劳动力流动性强,熟练工短缺,用工成本不断上涨。

企业招工还存在地域差异。工人就业上更加偏向于一、二线大城市,三、四线城市熟练工招工难度更大。

产业升级 需求增长

我国制造业企业正向高质量、精细化发展不断迈进。本案例中的客户是眼镜片制造头部企业,服务诸多国际知名品牌。客户需要大量高水平熟练工,高标准执行合模、浇注、固化等各个环节,从源头保障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传统人工作业对工人技能水平要求高、劳动强度大

应对市场变化,客户的选择

在这样的背景下,客户找到节卡机器人及合作伙伴江苏卓尔智造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进行自动化产线升级改造。

本案例中,节卡机器人自动化产线主要用于胶带合模工艺段和镜片原料浇注工艺段。镜片模具在节卡机器人、合模机、浇注机、传送带等设备之间有序流转,从单片模具到合模粘胶带,再到浇注完成装进篮筐,每一个动作都由自动化设备精准执行,产线改造升级成效显著。

1.客户培养一个熟练工至少需要2个月,还要考虑员工流动等不稳定因素带来的影响。原来一条十余人的产线上,工人需要时刻保持精神高度集中,完成复杂精细的工序,工作繁难枯燥。

JAKA自动化产线上线后,每条产线减少到2人左右,大大降低人工成本。同时,工人只需从事看护类工作,工作内容轻松、简单,有效降低招工压力和企业对人工的依赖。

2.JAKA自动化产线动作精准、节拍稳定,可24小时运转,助力客户提高产品一致性、良品率和产能,从产量和质量两方面提升产品价值,赋能眼镜产业链下游客户。

3.眼镜片度数间隔为25度,不同度数对应不同模具、原料,具有小批量、多品种的特点,节卡机器人支持拖拽&图形化编程,0基础的使用者经过几小时的培训后,即可在0.5-2h完成快速换型。

4.节卡MiniCobo协作机器人底座直径仅124mm,自重仅9.4kg,轻量化设计,小巧灵活,关节运动范围最高可达±360°,以倒装形式安装,不占用台面位置。

5.节卡机器人安装简便,易集成部署,可应用于各种柔性制造产线,该项目解决方案可在众多工厂批量复制。

意法半导体推出面向安全系统的快速启动负载开关

2022 年 9 月 6 日——意法半导体推出了IPS1025HF快速启动高边功率开关,目标应用是要求上电延迟时间极短的安全系统。

即使考虑到 Vcc 电源通断情况,IPS1025HF的通断响应时间仍然小于60µs,确保安全保护系统达到指定的安全完整性等级 (SIL)。支持8.65V至 60V宽压输入,输入引脚最高耐受电压 65V,这款紧凑的器件能够承受工业应用的恶劣工况。目标应用包括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PLC)、自动售货机、工厂自动化 I/O 外围设备和计算机数控 (CNC) 机床的电源控制。

像意法半导体智能功率开关系列中类似的单通道和双通道产品一样,IPS1025HF也有两个可编程限流设置,允许用户在功率开关激活时设置一个高限流值,从而提高负载驱动的灵活性,例如,灯泡、电机和电容负载等应用需要很高的初始峰值电流。

输出级是一个在环境温度下导通电阻Rds(on)典型值12.5mOhm 的N 沟道功率 MOSFET,确保开关高能效,低热耗散。MOSFET内部将最小输出电流限定在2.5A,最高单脉冲雪崩能量14J,可以更可靠地处理感性负载。新产品还在内部集成快速退磁有源钳位电路。

该开关的安全功能包括欠压保护、过压保护、过载保护、短路保护、接地断开保护和 Vcc 断开保护。片上诊断引脚包括独立的输出过载和结过热信号,并且增加一个热传感器检测封装温度是否过高。该器件符合IEC 61000-4-2 ESD、IEC 61000-4-4 和 IEC 61000-4-5 的 ESD、快速瞬变和浪涌抗扰度测试规范。

为了方便开发者快捷评测器件的性能,X-NUCLEO-OUT15A1扩展板集成 IPS1025HF及相关电路,可以直接插接到STM32 Nucleo 开发板。开发套件还包括STSW-OUT15F4演示固件包和STSW-IFAPGUI工业自动化系统设计GUI图形用户界面软件,让用户能够在桌面上实现一个完整的工业自动化环境。

IPS1025HF现已投产,有PowerSSO-24和QFN48L两种封装。

UPS设计:挑战与考量

电池供电的不间断电源 (UPS)在保护数据中心、医疗设施、工厂、电信枢纽甚至家庭中的敏感设备免受短期电网尖峰和停电影响方面非常重要。在停电时间较长的情况下,它们能够提供必要的短期电力,以实现有准备的断电,防止数据丢失。

UPS 一般可以分为“在线式”(Online)或“离线式”(Offline)。在离线 式UPS 中,负载直接连接到电网,当输入电源出现故障时,系统会切换至电池供电模式——切换过程一般需要大约 10 毫秒才能完成,这限制了离线式UPS在部分应用中的使用 。而在线式 UPS 在负载与电网中间加入逆变电路以及电池充放电电路,无论输入电源是否正常,逆变器一直处于工作状态。因此出现输入问题时,在线式UPS能够进行“零中断”切换,通过电池为负载进行紧急供电。

模块化UPS更加受到设计人员和用户的青睐,通过并联较低功率的UPS以满足更大用电需求。模块化UPS能够快速简单地拓展现有的UPS系统并且帮助客户在大规模系统的建立过程中获利。

然而,与任何电源设计一样,高效 UPS的设计 也存在挑战。需要考虑的一些关键因素包括尺寸、输入输出调节能力、电池管理和拓扑结构。

尺寸很重要,尤其是在数据中心等空间非常宝贵的应用中。在过去,变压器一直是UPS中最大的器件之一,但随着更先进的半导体技术的出现,高频开关电路代替了变压器,从而节省空间。一套无变压器UPS能够在标准尺寸机柜中为大型数据中心提供数百 kVA的紧急供电。

在线式 UPS 使用高频PWM (Pulse Width Modulation)来执行双变换(AC – DC 然后DC-AC),这能够解决许多离线式UPS无法处理的输入质量问题,比如低压过压和线路噪声等等,同时减少电池使用次数,延长电池寿命。

逆变器决定了 UPS 输出质量,同时也大大影响了 UPS 的整体效率。优秀的在线式UPS能够输出是近似于市电的高质量正弦波,为阻性负载和感性负载供电。。这要求逆变器中的开关器件 ( IGBT / MOSFET ) 进行高频工作配合控制算法尽可能减少输出噪声以及开关过程所产生的EMI问题。

在典型的 UPS 中,多个堆叠的电池组成一个完整的电池包,由电池管理模块进行充放电管理。为了使电池发挥最佳性能并延长使用寿命,设计必须考虑到负载平衡、电压和电流保护、充放电控制、热管理、风扇控制、监控和通信等问题。

UPS的硬件设计中最关键的决定之一是为应用选择合适的拓扑,从而平衡性能和成本。尽管 两电平拓扑,如三相半桥,具有简单的结构和并不复杂的控制算法,但三电平拓扑(T-NPC、A-NPC 或 I-NPC)能够为更先进的UPS提供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损耗和噪声 .

开关器件的材料也同样关键,新的宽禁带 (WBG) 器件,如碳化硅 (SiC),能够以更高的开关频率和更低的损耗工作,同时减少被动器件的尺寸,从而优化UPS的整体设计。

安森美编写了一份技术白皮书,详细探讨 UPS 的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包括UPS 类型概述和关键规格说明。它考虑了现有的各种拓扑结构,并描述了在设计过程中推动决策的权衡因素。该白皮书最后概述了当今每位电力工程师都应考虑的新型 SiC 器件(和相关驱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