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交会先进制造展:制造到“智造”的新时代已经到来

不负等待,惊艳亮相。一年一度聚焦科技前沿的高交会,将于年末以全新的形式与观众见面。高交会是中国高新技术领域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的重要平台,由商务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自1999年首届以来,已成功举办二十二届。第二十三届高交会将在深圳会展中心(福田)和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同时举办。其中,线下展会12月27-29日举办,展期3天;线上展会12月27日-31日举办,展期5天。其中备受关注的重点展区——先进制造展将设立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11号馆。

智能制造犹如一股热浪在过去的五年内席卷全球,在主要制造业大国更是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的集中体现,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制造业逐渐成为全球制造业的主要增长动力。智能制造将为制造业插上智慧的“翅膀”。

智能制造的“智”,在不同行业,不同工厂的不同阶段可能各不相同,本届高交会先进制造展将向大家展示智能装备、工业机器人、智能工厂、工业个性化定制、高端装备等相关领域的最新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在视觉检测领域中,也有优秀的企业参展。 如,深圳思博睿视觉智能外观选别设备采用高清视觉检测系统,适用于检测各类元器件、磁芯、水晶片、电感等工业原件,能有效检测到划痕、脏污等外观缺陷。能够快速完成各项检测指标,元器件采用研华、松下、西门子、基恩士、施耐德、SMC等国际品牌,数据采样效果好,处理速度快;具有定点定位功能,操作方式简便,在满足客户产品检测需求的同时,也利于后期调试和维护。

同时,在这个注重健康的时代,户外活动已经融入到了我们的生活中。对于从事于户外工作,热爱自驾游和户外运动的人来说,户外电源短缺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于是便有了户外电源的发展。本届先进制造展区中,便有例如深圳市清昌源科技有限公司设计的“双碳先生户外电源”,该产品矢志于推进储能产业、替代能源、气候变化,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的国家产业政策。这款便携式储能设备设计充分考虑了用户的使用需求和使用习惯,它的整体设计符合人体工程学,机身结构紧凑,人机交互设计简洁友好,操作直观简便,适用性强,具有良好用户体验。

在工业机器人领域,中国工业机器人近些年的发展,可以用“厚积薄发”来形容。“薄发”,自然指的是机器人企业。而“薄发”的基础是“厚积”,深厚积淀的来源,则是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而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作为行业领先的智能建造解决方案提供商也来到本届高交会。智博林带来的项目是“博智林协作机器人”,是依托碧桂园生态海量的应用需求诞生,产品具备安全、高效、易用、共融、灵活等特点。目前已经在生态内部多个项目上进行批量化应用,并在智能建造、智慧餐饮、3C电子、科研教育等多个领域形成标杆应用案例。

在本届先进制造展上,观众们也将看到在服务机器人行业领先的深圳科卫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向大家展示其研发的智能机器人,如,智能配送机器人、智能访客机器人、迎宾巡更机器人、室外安保巡逻机器人、送餐机器人、智能测温门岗机器人、光触媒空气消毒机器人、消毒喷雾机器人等。深圳科卫秉持“利他、赋能、通透协助、共赢”的新文化体系,以市场为导向深耕服务机器人的落地应用,迅速响应市场反馈,快速满足市场需求,为推动服务机器人产业生态圈发展及传统行业智能+转型升级而不断深度赋能。

随着众多创新型产业不断涌现,人工智能技术不断提高,中国从制造到“智造”的脚步也在不断加速。2021年12月27-29日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11号馆,我们诚挚邀请各位参加本届高交会先进制造展,感受智能化制造业的新时代。

工业元宇宙风口已至?让子弹再飞一会

要说2021年最为火爆的概念,“元宇宙”当属其一。当社会各界都在探讨这个火热的概念之时,一个强烈的信号正在释放和迸发:以5G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的数字经济,正在全球范围内引领一场新的产业革命。

如果你看过电影《头号玩家》、《黑客帝国》,或许能更容易理解元宇宙,它所呈现的是一个科幻感十足的虚拟世界,其中有着和现实世界一模一样的所有角色,代入感和沉浸感十分强烈。

很长一段时间,工控小编对元宇宙的认知,只停留在基于虚拟现实的游戏领域。直到有一天,小编发现一段被各大社交平台刷屏的视频: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在一场公开演讲中用了14秒的“虚拟人”替身,直到最后也无人察觉出异样。这个虚拟人正是英伟达研发的元宇宙基础设施平台——Omniverse制作而成,专用于创作虚拟空间。

仿佛一下子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元宇宙还可以这么玩。那么,对于未来的工厂,不妨大胆的放开想象,人们只要戴上AR/VR眼镜,是不是就可以以虚拟数字人的身份在虚拟数字工厂里协同工作,彼时,我们可以瞬时穿越到宇宙中任何一家数字化虚拟工厂,进行脑力工作,并同步到现实工厂里实现价值。工业元宇宙的未来前景无量。

什么是工业元宇宙?

在了解什么是工业元宇宙概念前,先来缕清什么是元宇宙。

元宇宙,始于1992年国外科幻小说作品《雪崩》里提到的“Metaverse(元宇宙)”和“Avatar(化身)”这两个概念,人们在Metaverse里可以拥有自己的虚拟替身,这个虚拟世界就叫做“元宇宙”。目前一般都认为是一个虚拟时空的集合,由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互联网组成。简单来说,元宇宙就是一个平行于现实世界且又能够与现实世界高度互通的虚拟世界。

清华大学新媒体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沈阳认为:元宇宙本身不是一种技术,而是一个理念和概念,它需要整合不同的新技术,如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强调虚实相融。包括以下几个核心技术方向:

● 扩展现实技术:包括VR和AR,扩展现实技术可以提供沉浸式体验,可以解决电脑和手机解决不了的问题。

● 数字孪生:能够把现实世界镜像到虚拟世界里面去,这也意味着在元宇宙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自己的虚拟分身。

● 区块链搭建经济体系:随着元宇宙进一步发展,对整个现实社会的模拟程度加强,我们在元宇宙当中可能不仅仅是在花钱,而且可能工作和赚钱,这样在虚拟世界里同样形成一套经济体系。

同理,对于工业元宇宙的概念,也有专家将其概括为元宇宙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与发展,通过将CPS(信息物理系统)、数字孪生与5G引发的AR、VR、AI计算机视觉、低延时远程控制等应用按照“元宇宙”的概念有机整合,便构建起“工业元宇宙”。并覆盖工业产品设计、生产、服务全过程,对工业企业、行业的状态产生革命性改变,促进产品、个人、组织的全面改进。

例如,从开篇提及的英伟达Omniverse平台可以略见一斑。据悉,宝马在用Omniverse平台搭建的虚拟工厂里,让全球工程师、设计师、专家融合到一个场景中协作,共同进行产品规划、设计、模拟等复杂的工作,甚至在数字工厂中完成整套产品规划,它能够提高30%的生产效率。

入局玩家抢滩新赛道

资本的嗅觉永远是超前和敏锐的,在元宇宙概念风靡全球之时,一场关于元宇宙的争夺战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元宇宙作为“空间互联网”,自然少不了互联网大厂的追捧。

Facebook可谓元宇宙的先驱,其创始人扎克伯格投资了数十家VR相关的公司,2021年8月,又推出了一款VR会议软件Horizon Workrooms,使用该软件,可以让用户以“数字人”分身进行线上VR会议,在虚拟会议室中走动、举手、操纵键盘,甚至在虚拟白板前写字。

2021年4月,字节跳动斥资1亿元投资了元宇宙概念公司代码乾坤,同年8月份,又以90亿人民币高价收购PICO(小鸟看看),正式入局VR领域。

同年7-9月,腾讯投资了与元宇宙相关概念的数家公司,包括卓艺工坊、魂起网络和威魔纪元。

2021年8月18日,百度世界大会上设置了VR分会场,推出一款基于5G、百度云手机技术和全新升级的“希壤”虚拟空间多人互动平台,让无法亲临现场的人可以在虚拟空间中体验现场氛围。

除了互联网大厂的热捧外,行业内不少VR/AR软硬件相关的厂商也争先抢滩新赛道。

9月9日,AR公司亮风台宣布完成2.7亿元C+轮融资,亮风台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廖春元表示,“本轮融资后公司将继续依托空间计算、AR云、自然交互和AR智能硬件等AR/AI核心技术,强化升级AR平台HiAR Space,加速产品和服务在垂直行业深入落地,解决工作现场核心问题。”

11月,成立于2015年,全球软硬件一体化的全栈VR技术与产品公司——大朋VR(DPVR)宣布完成新一轮千万美元融资,致力于元宇宙的终端基础建设,搭建更丰富的虚拟空间、打造更有效率的交互方式、融合更有沉浸感的内容并整合基础技术。

12月,ALVA Systems完成B轮数亿元人民币的融资,本轮融资资金将主要应用于底层算法的研发投入、产品化落地、营销体系的搭建等。ALVA Systems 成立于 2011 年,专注于异构计算应用开发,全线产品均基于异构计算的架构设计,其自主研发的 AR 引擎能够支持从图像识别、平面识别、模型识别到区域识别的技术跨域。

工业元宇宙的火爆,再次带动了AR/VR的大火,据统计,仅2021年1-9月全球AR/VR产业投融资金额就超407亿元,超出2020年全年总金额244亿元。

是风口还是泡沫?

单纯从应用前景来看,元宇宙是有不少实用场景的。除了在文化娱乐消费领域的广泛应用外,在实体产业中的应用似乎更为值得期待。工业4.0时代,元宇宙赋予制造业转型升级无限想象空间。

落实到具体场景,近年来,元宇宙在工业制造领域兴起的“数字孪生”技术中初见雏形,很多在数字孪生技术领域布局的企业,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迈出了初探的脚步。例如,西门子、施耐德电气、GE、罗克韦尔自动化、ABB等为代表的领先企业不断推进数字孪生的落地。

然而,也有人认为工业元宇宙无非是数字孪生产品的旧瓶装了新酒而已,其本质都是虚拟现实技术。但这绝非简单的虚拟体验,有专家指出,元宇宙是一个开放、复杂、庞大的系统,是未来信息交互的终极形态。它涵盖了整个网络空间系统,以及众多硬件设备和现实条件,是由多类型建设者共同构建的超大型数字应用生态。虚拟技术仅作为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此外,还需要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其他底层技术的支撑。

这也能很好的解释,为什么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提出的元宇宙概念,其热度会在2021年才得到集中爆发的原因了,一方面由于疫情影响,减弱人们在物理世界的联系,加强了在虚拟世界的交互需求,线上生活转为常态;更重要的一方面无非是支撑落地的相应技术逐步成熟。究竟这个新风口是否会掀起大的变革波澜,还有待时间、技术和成本的进一步沉淀。

图片 从技术来说:戴上头盔就能进入到一个超级逼真的虚拟世界的元宇宙,其所需的沉浸感、低延时,以及接近于现实世界的虚拟世界效果,都需要极为苛刻的显示技术、网络技术、VR渲染技术和计算处理能力,但现实的技术距支撑理想中的元宇宙仍有较大的距离。且想要实现完全的虚实同步效应难度极高,目前仍在局部虚实同步应用中探索。

图片 从成本来说:未来的工业元宇宙,要实现虚实共生的数字孪生可视化方式虚拟验证设计和优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制造过程,所耗费的成本之大不可想象。例如,开篇提及的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利用“虚拟人”替身进行了14秒的演讲,据悉,这场虚拟发布会他们动用了 34 位 3D 设计师和 15 位软件工程师来完成这次演出,至于用了多少 GPU,已经算不清楚,可谓工程浩大。

因此,无论是从技术、成本,还是生态构建方面来说,工业元宇宙的实现还得很长一段时间,任何新兴技术的发展,或将经历萌芽-火热-低谷-复苏-发展-成熟等不同阶段,不妨让子弹再飞一会儿,随着技术的创新突破,工业元宇宙的未来终将不再是科幻般的存在。

作为工业企业来说,在追随元宇宙热度的同时,仍需拨开迷雾,找到真正的价值所在。在元宇宙这个依托数据构成的虚拟世界中,没有数据就没有一切,认清数据才是一切数字化、智能化的基础和土壤,善于收集、使用并分析数据,才能把握住快速变革时代中的重大机遇。

以柔性作动力,迎智造化浪潮

“自动化是真的绕不过了,哪怕你只是简单地用机器人代替人工,一旦你享受到了它带来的效率,就真的回不去了……如果不积极应用自动化,你就不会知道你正在失去什么!”某天晚上我正在读李开复新作《人工智能2041》,对其中的这句话深有感触,又恰好得知我们在苏州新鸿基交付的一期柔性线的应用短视频,在当天发布几个小时后就获点赞转发超万次,引发了热烈的讨论,我更加坚信,自动化应用下一波浪潮正在掀起!

我国制造业在2021年所经历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新冠疫情反复肆虐、国际局势错综复杂,一面是订单需求量的持续不稳,时而没有订单,机器停摆,时而大量订单,亟需交货;一面是供应链的运行不畅,而由此带来的生产计划频繁变更、流程混乱,本就处在利润夹缝中的生产企业被倒逼向更高柔性的生产方式急速转型。积极的一面,在双碳目标、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市场对工业生产效率的高要求,以及国家、行业针对制造企业自动化、数字化升级和创新技术能力提升的各项政策和激励措施,更从外部将这一趋势进一步强化。

作为专注高端柔性制造解决方案供应商,Fastems已经为诸多行业头部企业打造了4000多条FMS柔性产线。我们的观察是,从自动化、智能化的未来发展曲线来看,我国制造业的应用市场已突破起步阶段,在劳动人口红利优势不再的情况下,将很快上扬至快速发展阶段。而更多头部企业的实施,会直接带动整个产业智能化产线应用的景气勃发,迸发出不断积蓄向上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动能。

Fastems在中国市场深耕近10年来,我们很荣幸地陪伴和见证了诸多中国制造企业在自动化升级变革中的成长蜕变,也愈加感受到了来自民族制造力量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下的果决担当。尤其是今年,先有国内高端数控车床设备领跑企业浙江海德曼继2017年后再度携手Fastems——又添加了两条柔性产线,后有为流体控制解决方案提供商西派集团打造长度近百米的超大规模、不同机床混线定制化智能产线,我在他们身上看到的不仅仅是对产品技术的严苛与专注,更有布局未来、放眼世界的前瞻魄力。

今年,Fastems还迎来了一批代表性用户项目的成功运行。例如航空工业西飞深度集成化的高端机加柔性产线,潍柴集团3条重量级(承重10吨)、大规模的自动化产线,都已全面交付并进入了测试运行阶段。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在投资规模、自动化程度都将开创我国民营制造企业先河的苏州新鸿基项目一期的交付运行,一期产线在短短半年时间内就达成设备利用率翻倍,6小时无人化生产的亮眼表现,也让用户对二期中央刀具库的上马和实现最终24小时无人生产的目标倍感信心。年底,Fastems 中国与苏州新鸿基联合举办了柔性制造技术体验活动,通过对产线实际运行的现场考察,以及一线实施者的经验分享,给更多还徘徊于转型“十字路口”的企业们以启发,目前我们已经接到数十家企业的积极反馈。

柔性线在工业管控软件的优势,是用户夯实智造的基石;自动化产线提升了设备利用率,带来了更强更快的交付能力;数字化、透明化的生产管理又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管理和考核效率。我所自豪的是,Fastems柔性技术真正为客户带去了价值,颠覆了传统制造模式,赋能其跨越式发展。

2022年,可以预见,这场制造业的巨大变革必将更加澎湃汹涌,先行动起来,才能赢得未来。从入门级产品到定制化系统,从硬件到软件的完整解决方案,Fastems已做好准备,助力更多企业迈向智能制造!

关于Fastems集团

Fastems 旨在向全球的金属加工企业提供智能工厂自动化解决方案。作为整个家族企业中的一员,Fastems在自动化领域已积累40年的丰富经验,并在欧洲、北美及亚洲成功交付了4,000多条自动化产线。我们的使命是:帮助金属加工制造商实现产量与利润的双高。

Fastems专注于托盘交互,机器人自动化及自主研发、行业领先的生产计划与执行上层管控软件MMS。此外,我们的MMS软件管理功能还可以向线外拓展,例如给线外的单机派单,进行生产资源和计划管理等,从而实现整个生产过程的闭环管理。我们的服务团队遍布全球,为高效生产保驾护航!

数字化转型、AI……一场沙龙揭开联想智造新密码

当今世界正在围绕数字化、智能化这一主题发生重构,在数字经济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已不是“选择题”,而是关乎生存和长远发展的“必答题”。刚刚结束的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是提出要加快数字化改造,促进传统产业升级,这将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到了一个非常迫切的关键阶段。

作为深扎在中国近37年的科技制造企业,联想于12月17日举办了“新联想 新智造”主题沙龙,联想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新IT基础设施、环境工程等智能制造业务相关负责人从各方视角和现场观众探讨智能制造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未来趋势,同时还分享了联想在引领中国智能制造领域的技术储备及优质的内生外化能力。

以资深内生及技术实践练好内功 实现智能升级

智能化转型并非一蹴而就,完成智能化转型的企业不仅要在制造业领域有着深厚积淀,还需在智能化过程中具有充分实践。联想智造之所以能取得不俗成绩,与其打造的智能供应链密不可分。

“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需要苦练内功,回归基本面。”作为开场嘉宾,联想LME数字化转型办公室负责人蔡洪分享了联想在智能供应链方面的转型实践与思考。他表示,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需要苦练内功,回归基本面。联想智能供应链坚持以高柔性、高敏捷、高效率、优成本的“三高一优”为价值引领,用十八般武艺打造能力建设。如今,联想智能供应链已取得Gartner全球25强供应链排名中,亚太地区排名第二、高科技企业全球排名中排名第五的优异成绩。

据悉,合肥联宝工厂就是以联想智能供应链为代表的智能制造载体和内生实践典范。作为安徽省最大的出口企业,年产3000万台联想电脑的联宝工厂有自主研发的哪吒线、水星线两条智能化产线,每天可处理5000笔订单,且其中80%以上是单笔小于5台的个性化定制,在联想智能供应链高级计划与排程系统的加持下,取得排产时间从6小时大幅缩短到1.5分钟、生产效率提升了16%、订单达成率平均比业界标准快15%的喜人成果。

眼下的联想正处在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时期,其发布的3S战略正在让自身成为智能化引领者和赋能者,而联想AI则是3S生命力的真正赋予者。活动现场,联想集团副总裁、联想研究院人工智能实验室负责人范建平博士发表了“联想大脑赋能新联想 & 新制造”主题演讲,他认为,业务场景是主角,人工智能是配角,主角和配角可以同台飙戏。联想的AI技术布局包括一个平台,即“联想大脑人工智能平台”与六大核心技术,可以说是联想3S转型的灵魂。联想大脑可以激活联想的基础设施,让它变得更有生命力,向上能够赋能智慧解决方案,向下可以支持智慧物联设备。目前,联想大脑已摘得工信部网信办TOP AI应用案例、2021量子位中国年度人工智能评选TOP 10 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由联想大脑支持的高级计划与排程系统帮助联想获得人工智能领航企业并入围国际运筹学最高奖——Franz Edelman奖决赛等重要荣誉,而面向智能生产决策的求解引擎荣获2021中国计算机学会科学技术奖和科技进步优秀奖。
案例落地释放自身数字化能力 赋能产业共赢

作为智能制造赋能者,联想基于擎天引擎将制造领域的技术能力、方案和行业know-how内生外化,形成可复制、模块化的应用场景,为千行百业实现智能制造保驾护航。

“未来制造是新科技与企业价值链的融合迭代再生。”在活动现场,联想智能架构方案集团大制造行业总监宋涛以“新IT智算实践分享”为演讲主题,从“算”的角度对联想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外化成果做重点展示。他表示,AI在整个智能制造中能赋能的场景非常多,数字化时代的智能制造和传统制造相比,主要的区别是多了模型算法,数字化时代的智能制造很多是靠算出来的。
在宋涛分享的诸多案例中,中国钢研集团智慧计算平台是联想在新材料智慧研发方面,与制造业研发部门合作的代表案例。中国钢研在钢铁材料的研发仿真方面属于行业内的智囊,对高性能计算、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多种架构混在一起的统一的算力池有着迫切需求。联想为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打造的材料及工艺、检测研发工作的数字化科研公共服务平台,可同时满足10个以上多节点大型计算任务所需的硬件、网络和存储需求。

此外,联想与桐昆集团的合作也是联想在智能制造领域诸多外化案例中不得不提的典型案例。而该案例的分享者,正是此次活动的重磅嘉宾之一——联想数据智能业务集团智能制造首席架构师周颖。他认为,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是要做到数字化业务运营。数字化业务运营不是单纯的数据分析,企业需要全面的数据来实现业务的整体数字运营管理。因此,联想提出打造“数据智能运营中心”帮助企业实现数字化业务运营的目标。

以流程化工企业桐昆集团的数字化转型为例,该客户经过多年发展,业务发展迅速,企业各种数据产生了爆炸性增长,使得管理过程的复杂程度呈指数级变化,亟需数字化管控。联想“数据智能运营中心”帮助桐昆集团实现全量静态和动态数据的接入、整合及智能化数据分析;结合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业务的理解,全面实现企业的数字化管理和智能决策。由此可见,联想拥有的丰富的数字化转型经验,对于其它企业来说也是一种借鉴,这也是联想“内生外化”的赋能方向之一。

“五维一平台”+全生命周期生态设计 做低碳转型实践的“碳路者”

作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2021年八项重点任务之一,碳达峰、碳中和一直都是社会关注焦点。而绿色制造作为实现双碳目标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ESG是重新定义好公司的重要考量。”联想集团质量标准与环境事务总监刘微表示,联想自2006年开始持续关注可持续发展的话题,目前,联想已逐步建立了涵盖“绿色生产+供应商管理+绿色物流+绿色回收+绿色包装”五个维度和一个“绿色信息披露平台”的完善的绿色管理框架,并从产品设计、工艺、回收等全生命周期进行绿色制造顶层体系的建设,并取得一定成效。

刘微还提到,从绿色产品来讲,联想从产品的生命周期之初的概念阶段,贯彻了“全生命周期生态设计”的理念。联想考虑不仅是“从摇篮到坟墓”,而是对产品进行回收处置和再利用,让产品再次回到摇篮,形成“从摇篮到摇篮”的全过程管理。

据介绍,在绿色生产方面,联想2017年自主研发的“低温锡膏”绿色制造工艺,焊接时温度降低 70 度,不仅加快了焊接速度、增加产能,同时提高电脑可靠性,并降低电费成本。实践证明,低温锡膏工艺可将印刷电路板组装工艺的能耗和碳排放量减少35%,实现年度节约碳排放1087吨。仅去年一年,联想就有 2270 万台采用低温锡膏工艺生产的笔记本电脑出货,合计共减少4740吨碳排放量。 同时,联想先进生产调度系统 (LAPS)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生产线闲置等方式,每年节省超过2696兆瓦时的电力,可减少2000多吨二氧化碳的排放,相当于每年种11万棵树。

在产品生命周期末端,联想在世界各地还为消费者及商业客户提供产品、包装和电池的智能循环回收服务,让产品在生命周期末端还有机会再回到产品设计中。这些面向客户的项目使得联想在2020年收集了超过31,795公吨的产品用于回收和再利用。

不仅如此,联想还不断推广绿色包装。2008年以来,联想通过可降解竹及甘蔗纤维包装等技术创新,减少包装材料用量3,240吨,仅在2020/21财年,包装物料消耗量就减少140吨。同时,用自锁底结构包装替代塑料胶带封箱,每年可减少塑料胶带使用约200,000 千米,相当于绕地球5 圈。2007年开始,联想还开始在联想台式机、笔记本、显示器、服务器等产品上全线应用废旧塑料再生技术,总计减少碳排放约6万吨,相当于种300多万棵树。

提到制造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联想智能架构方案集团大制造行业总监宋涛认为,基于制造业本身的复杂属性,未来的制造业数据将通过内生能力溢出外化去赋能更多企业,而不再是给到传统的巨头型制造企业。在长达37年的发展过程中,联想的自身成长经历已成为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宝贵财富。未来,联想将持续履行智能制造新智造使命,基于“端边云网智”技术架构赋能制造行业,实现全面智能化变革和绿色可持续发展需要的技术、服务与解决方案。

“一物一码”助力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应用

2021年5月,国家工信部发布《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提出推进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建设和落地实施,实现全球供应链系统和企业生产系统间精准对接,以及跨企业、跨地区、跨行业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促进信息资源集成共享。

河北邢台金牛玻纤有限责任公司是河北省最具影响力的无碱玻璃纤维生产企业,其主要产品包括高强环氧纱、毡用纱、喷射纱、无捻粗纱、短切原丝毡等品种,年生产力达300万卷,其主要用于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石化管道、绝缘电气等先进领域。

在传统玻璃纤维生产过程中,企业在生产数据信息采集记录方式存在较多短板,严重制约着企业的生产效能。经过多次与生产车间工人沟通了解到,产线上生产工序数据仍采用手工记录方式,标签信息承载有限;产品烘干、质检等生产环节信息缺失;产品质检采用抽检方式,无法实现一卷一检,易存在漏检、检测不规范等现象;产品缺乏可追溯标识,无法精准跟进客户对产品使用反馈。

河北联通利用工业互联网标识一物一码的特点结合玻纤企业生产现状,为企业提供规范化产品编码体系,对每一卷玻璃纤维赋予产品唯一标识,依托标识解析能力自动生成基于标识的数字对象,将玻璃纤维生产过程及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据进行采集、管理和统计分析,满足企业内玻璃纤维生产过程全程可追溯,产品品质有保障的数字化转型需求。

基于工业标识实现玻璃纤维生产数据智能化采集

河北邢台金牛玻纤产品 追溯管理利用工业互联网标识一物一码的特点,结合具体的应用场景,通过二维码、RFID标签等方式对单个产品赋予唯一身份标识(身份证),数字化赋能。每一卷玻璃纤维标识贯穿拉丝、称重、烘干、质检、包装等生产环节,在拉丝环节为每一卷玻璃纤维生成唯一RFID 标签,绑定产品机位信息、人员信息等;在称重环节,关联车卷信息,自动获取整车重量;在烘干环节,扫描录入绑定烘干炉号、出炉确认人,自动记录出库时间等;在产品质检环节,系统对接电子天平硬件系统自动计算内圈线密度,生成产品等级信息;在成品包装环节,RFID标签与产品标识关联,实现产品包装标签快速赋码,随品出厂。

通过生产过程数据采集智能化,生产管理科学化,售后服务精准化,产品追溯流程化。具体表现如下:

数据采集智能化:数据录入采用智能化,定制化、无纸化的方式,有效降低过程成本10%-20%;

生产管理科学化:优化生产管理,精细化生产流程,问题可追,责任到人,生产管理效率大幅提高,质量溯源精准定位,生产管理效率提高10%;

售后服务精准化:企业正向监控产品生产数据,反向溯源产品问题源头,实时掌握产品质量反馈,零距离面向消费者,客户产品满意度提高50%;

生产追溯流程化:玻纤一卷一码,产品数字化溯源,精准定位问题环节,助力企业产品次品率降低10%。

未来,河北联通将与河北邢台金牛玻纤有限责任公司持续加深合作,深耕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在玻纤行业的拓展应用,形成规范行业标准,协同共建工业互联网数字化应用新生态。

数据分析在新时代出行方面的应用与探讨

近日,GB 7258--201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国家标准第 2 号修改单发布,自 2022 年 1 月 1 日开始,新生产的乘用车要求配备 EDR(Event Data Recorder,汽车事件数据记录系统),也被俗称为汽车的“黑匣子”。

早在2016年,工信部就在《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中对新能源汽车的产品运行状态、全生命周期运行和安全状态及使用维修情况做了监测规定。此次国标条例更新,给传统车企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要求。除了基础数据的硬件采集,如何利用数据提高车辆安全性,优化车辆设计成为新的议题。

目前传统车企及新能源车企在数据方面都面临以下场景问题:

电池信息实时监控,车辆运行状态监控,车辆故障实时预警,车辆历史工况数据查询,对接国家监管平台。电池性能/剩余寿命分析,车辆能耗分析,驾驶行为分析,关键零部件健康分析,自动报表导出等。

新时代出行背景与特点

2020年3月,国家提出了加快新基建的建设进度,汽车出现了新四化:智能化、电动化、共享化、网联化;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将成为整个汽车制造行业关注的焦点,同年4月,提出了“积极发展新能源”。今年7月,中央高层级会议提出“支持新能源车加快发展”,新能源、智能大数据、车联网、无人驾驶、新材料等技术的应用,正在颠覆传统汽车产业模式。整车厂面对新时代新挑战,已开始布局出行行业,为未来转型发展奠定基础。

数据分析在新时代出行方面的应用案例

根据新能源车相关法规要求,结合Altair数据分析工具的特点,在此介绍两个方面的应用案例。

网联车辆监控及其应用

网联车辆是利用传感技术感知车辆的状态信息,并借助无线通信网络与现代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实现交通的智能化管理、交通信息服务的智能决策和车辆的智能化控制。网联车辆监控可以实现下面几个业务价值:

实时掌握车辆运行状态,针对不同车辆进行实时故障统计和反馈,大幅提高了质量改进效率;监控新能源车辆行驶状态,实时了解车辆性能,特别是电池温度、剩余电量等状态,及时反馈给运行商或驾驶员;出租车队、物流车队、特殊运输车辆(冷链物流,危险品运输等),实时了解包括车辆、驾驶员状态之外的运输物品状态,让管理团队和驾驶员及时了解信息;汽车分时租赁、共享汽车运营商可以实时获取车辆所在的位置,减少停工期并准确地监控车辆状态。

Altair数据分析案例:实时监控驾驶员状态和分析驾驶行为

本案例以车辆和驾驶员两个维度去监控,对于车辆,可以查看车辆的地理位置,车速,车辆的各种属性;对于驾驶员,可以查看是否系安全带,持续驾驶时间,并可分析是否有异常驾驶行为等等。Altair数据分析解决方案不仅能实现对于信息的实时查看和监控,更能通过分析改进车辆运行效率,避免车辆和驾驶员的事故发生,减少车辆停工期,为企业规避风险的同时,进一步提升运营收入。

新能源车电池寿命预测

新能源电池,由于其材料化学原理,经过一定的充放电次数后,电池续航里程将下降,无论是对于厂家,还是用户,都需要了解其电池的续航能力,即剩余寿命,由于每个用户的使用环境,频率,场景不一样,电池衰减也不一样,这样就有必要去预测一下电池的剩余寿命。目前比较流行的是采用机器学习方法,对大量的历史使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相关的剩余使用寿命。

Altair的数据分析解决方案中所涵盖的机器学习工具Knowledge Studio,采用自带的多种预测模型,可以很好的预测出电池的剩余使用寿命。

Altair Knowledge Studio电池寿命预测流程图,直观的拖拽界面易于使用

预测的剩余寿命与实际的检测结果非常接近

生产车间设备(比如机器人)预测性分析与维护

车辆热管理智能控制系统

材料参数与性能预测和优化

行人保护与深度学习

保修风险状况分析

问题根源分析

构建专家系统

2022年车联网及物联网趋势预测

Altair首席技术官Sam Mahalingam认为2022年的物联网趋势有两个主要的关键词:分布式云与持续智能。

分布式云将是物联网/工业互联网成功的答案。随着物联网应用的增加,特别是在通过工业互联网的制造车间,越来越多的实时数据源从不同的系统中发挥作用。对于企业来说,要利用这项技术,无论是为了提高效率还是预测性维护,数据处理都需要在两个不同的层面上进行:首先,实时数据洞察需要在边缘收集,然后流回到云中。利用这种“分布式云”方法将是企业通过创造更好的灵活性、可扩展性和处理能力来满足特定时间和性能要求的最佳方式。2022年,寻求更多参与IoT的企业采用分布式云框架,将云计算能力从数据中心扩展到边缘。

持续智能实现更灵活的业务决策。企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需要对更多的数据进行处理。随着制造商和其他企业以更高的效率提供新的产品理念,新的数据分析模型(如增强分析和持续智能)对于提升思维至关重要。例如,把持续智能,实时分析集成到业务运营中,使用户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其数据。由于持续智能处于“无摩擦状态”,消除了中间环节,企业可以利用这些基于自动化计算和具体建议的持续、人工智能驱动的见解,在数据事件发生时做出可操作、前瞻性的决策。这种更准确的信息模型有利于需要及时响应的业务领域,包括供应链、欺诈检测、客户体验和物联网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