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迁开业 共启新程——热烈祝贺众业达苏州子公司喜迁新址开业

举步迎新,喜气盈门,新基鼎定,瑞聚华堂。2022年6月27日,众业达苏州子公司喜迁位于苏州市相城区望亭镇国际物流园海盛路426号的新办公区,办公面积增至600余平米,环境舒适明快。当天,众业达华东华中区域工控经理陈楚桐及苏州子公司主管经理梁倾易携苏州子公司全体员工参加乔迁开业庆典,伴随着阵阵礼炮声及欢呼声,仪式礼成。

苏州,作为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及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对华东区域的工业产值有长足的贡献。众业达苏州子公司【全称众业达供应链管理(苏州)有限公司】立足于此,由原无锡公司苏州办事处和南京公司南通办事处合二为一,作为集团的第38家分销子公司,于今年2月份新成立,标志着众业达区域覆盖战略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并将更大的发挥苏州物流仓的优势,为苏南地区的客户提供更及时更精细化的服务。苏州子公司迁入新址,也将以崭新的姿态、全新的面貌继续为广大合作伙伴提供最专业的合作。

众业达的每一步发展离不开辛勤付出的众业达同仁、长期以来给予众业达支持的合作伙伴们,未来众业达也将继续砥砺前行,为实现全面赋能工业电气生态圈的目标步履不停。

 

以创新 敬60年 致未来

全球镗铣床行业领先者索拉露斯(Soraluce,达诺巴特集团旗下镗铣品牌)于5月下旬在其西班牙贝尔加拉工厂举办了一场为期3天、规模盛大的“技术峰会”,以此纪念公司成立60周年。峰会共展出了22台高性能机床设备,包括首展的1台最新大型多任务加工中心,以及一系列智能、数字化创新技术,共吸引了来自16个国家、187家公司的365位客户伙伴参加。

“技术先锋”,60年引领创新

“推动机床行业技术变革,以高生产率应对最严苛的加工挑战”——索拉露斯在1962年成立时树立了这一理念,至今60年来,未曾有一丝动摇。也正是这份坚守,成就了全球领先的品牌实力与世界级的机床设备。目前,其拥有包括各类铣床、镗床、立式车床、多功能和自动化解决方案的完备且精益的产品线,全球装配设备超过3000台,近80%客户选择回购,拥有遍布45个国家和地区的子公司与服务机构。

同时,作为技术创新型企业,索拉露斯自主研发的多个独特的技术系统,如DAS动态主动稳定技术、CNC滑枕平衡系统、模块镗杆系统、VSET测量和测试技术等,不仅荣获超过50种技术专利,赢得红点奖、最佳工业奖、年度质量创新奖等诸多世界级奖项青睐,还一次次助力用户突破生产率、可靠性和盈利能力之限,备受行业及市场认可“您事业的发展是我们品牌的责任,这是索拉露斯对每个客户的承诺。我们不遗余力地用创新、用技术为客户创造价值、谋求长期可持续的发展。如今,站在60周年这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节点,我们选择用一场诚意满满的技术盛会与客户相聚,这既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进发。”索拉露斯全球商业总监David Gonzalez表示。

新一代设备首秀,最新智能技术现场演示

大型工件加工设备不仅需要确保精度与效率,多任务处理能力与加工灵活性也是助力企业在当前激烈市场竞争中提升实力的关键要素。索拉露斯基于大型机床领域的丰富经验,在不断探索实践后,创新研发了能够满足多功能要求的多任务加工中心。仅通过一次或几次装夹,即可在一台设备上实现铣削、镗铣、车削、钻孔、攻丝等诸多工序,最大限度提高了有效工作时间,为客户带来更高回报。

在本次峰会上,索拉露斯重磅展出了其专为世界食品饮料设备行业巨头德国克朗斯(Krones)集团研发的最新大型多任务解决方案。该设备整合了铣削和车削加工,加之创新的龙门移动式结构,以及两个旋转移动式铣削、车削工作台,与一个能容纳500把刀的大容量存储库,将设备的自动化能力、多功能特性和通用性都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设备所集成的索拉露斯专利智能技术方案DAS和DWS的现场实切演示,也是峰会上的一大“吸睛点”。DAS智能主动减振系统,是索拉露斯在消除机床震颤,确保加工精度上的一大革命性创新,可监控加工过程并选择最佳的技术替代方案来消除颤振。据实验数据显示,该系统可将生产效率提高300%,加工时间减少45%,更能显著改善工件表面质量。DWS动态工件稳定器系统,则是一种主动减振装置,用于消除在加工柔性部件时容易产生的颤振,该专利还在2020年国际质量创新竞赛中获奖。“DWS为加工薄型零件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其最大优势之一就是能够在工件较柔韧的部分形成更好的表面光洁度,另外,由于减少了深度焊道的振动问题,也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 David Gonzalez介绍说。

数字化方案全面亮相,助力工业4.0

面对数字世界的全新挑战,索拉露斯也已走在了行业前列,其所提供的一系列软件方案,正在帮助用户加速数字化转型步伐,从而占得先机,这些方案在此次峰会上得到了全面展示。例如:Autocheck自动检查,可对机床进行自动化诊断;FactoryConnect工厂互联,工厂数字化和与公司管理系统的集成方案;Smart HMI智能人机界面,提高制造过程效率。

另外,索拉露斯还首次向公众展示了其集成监控平台产品“My Soraluce”,这是一个帮助用户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对机床进行全面状态监控、数据分析的全新系统。

除了自主研发的多项创新技术外,索拉露斯也在积极与行业领先企业、机构合作开发机床数字化解决方案。其与西门子技术团队基于“数字化原生”数控系统Sinumerik One,联合进行多轮测试优化后,已成功实现了机床数字孪生技术方案,可在虚拟环境下进行机床的调试、加工模拟,从而达成生产效率和可靠性的成倍提升。

60年砥砺前行,索拉露斯又一次占在了一个全新起点。延续创新之路,怀抱信心与憧憬,索拉露斯将与客户一起智造未来,续写更加卓越的新篇章!

新形态,新价值:数字化原生设计如何定义未来的中压真空断路器?

当前在“双碳”目标下,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的规划和行动正如火如荼。从功能趋势上看,新型电力系统将需要纳入更高比例的新能源,并为供给侧的清洁化、多样化和消费侧的电气化提供支撑,电网的新一轮投资建设随之吹响了号角。

此前的公开数据显示,南方电网公司 “十四五”期间南网建设将规划投资约6700亿元;加上国家电网公司此前披露的“十四五”投入3500亿美元(约合2.23万亿元),以及地方电网公司的投入,“十四五”期间全国电网总投资预计可达约3万亿元。随电网升级而扩展的市场空间可见一斑。

在这一轮电网建设升级的趋势当中,对电网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的提升将成为一个主要的着力点。与之相配套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各个应用行业的供电系统也需要在可靠、灵活、高效、易运维等方面有所提升。例如,医院、数据中心等行业较为重视不间断供电的高可靠、高稳定要求;机场、轨交等交通基础设施行业则需要提升供电侧的数字化水平,促进交通基础设施网与智能电网融合;而电子制造等新兴高技术产业,则对供配电系统提出了可感知、可分析、可控制、可预测等新要求。这些要求,显然意味着对智能化电力设备的需求也将随之上升。

例如,作为一类重要的控制终端,以中压真空断路器为代表的开关设备正在逐步走向智能化、数字化,并推动配电系统的发展革新。尽管在庞大的传统开关设备基数面前,智能化替代的比例在当前仍处于较低水平,但这也意味着:在这一不断推进的趋势下,智能化开关设备的市场空间在未来将尤为可观。

既然市场前景已经明朗,产品本身自然也需要做好准备。那么,今后的中压真空断路器,将在数字化技术的“加持”之下,进化为怎样的形态呢?

数字化原生设计,有望定义真空断路器“新形态”

在这方面,全球能源管理与自动化领域数字化转型专家施耐德电气认为,今后的中压真空断路器一个最重要的特征是,从设计之初即考虑数字化技术与能力的植入,为产品量身定制智能监测设备和解决方案,用以获得断路器特性参数的精准测量结果,并充分利用和发挥云平台的优势,实现中压断路器产品的价值形态重塑,即“数字原生”。

那么,这样的“数字原生断路器”将具备哪些特点呢?

首先,通过数字原生设计,断路器的监测方案应具备更加丰富的监测项目和智能功能,以此满足用户对关键设备状态精确把握的追求和需要。从本地显示到云端服务,从温度监测到智能控制,每增加一项功能,中压断路器作为配电系统心脏的安全保障就增加一分,运维人员的工作效率就提高一分,最终实现前所未有的安全无忧和高效体验。

其次,数字原生设计将加速用户改变传统的操作方式的进程,允许操作者在电弧区外进行数字化操作以确保安全。通过利用嵌入式传感器实现的24小时*7天自动化状态监测,用户可以提前预测事故或停机异常,实现“防患于未然”。基于云平台实现的互联互通解决方案,则让用户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可以通过容易访问的远程界面进行操作和维护。以上这些,正是藉由数字原生理念得以实现的、全新的安全控制途径。

更进一步,数字原生设计不仅要满足运维需求,还应充分考虑到在断路器全生命周期内的资产管理场景。在这方面,模块化的功能设计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算法及完整的系统架构,共同支持设备全面健康情况报告和运维建议的生成,这将大大优化资产管理的效率。

最后,作为关键电力设备,中压断路器最受关注的自然仍是其是否具备过硬的可靠性能。优秀的数字原生产品不应因加入了数字原生设计而影响系统的鲁棒性和可靠性,而应在机械和电气上继续保持高标准和高品质。

原生设计营造全新数字化环境,实现价值扩展

可以看到,“数字原生”并非是“为了数字化而数字化”,它的目标始终着眼于对断路器而言最关键的安全、可靠、管理便捷等核心需求。而与以往的本质区别在于,这一设计理念意在将真空断路器在整个生命周期里的各个场景,都置于一个互联互通、功能丰富、可扩展的数字化环境中,真正为各岗位人员提供从选型、安装调试到运行维护的全新体验。

这些新体验为用户带来的价值,已经远远不止覆盖到上文提到的操作使用和运维管理阶段。例如,在采购环节,设备的选型、询价、下单都可以通过易用的数字化工具在线进行,设备文档等资料同样可以在线提供,这将为用户带来无比舒适的体验。在安装调试环节,精心打造的调试工具不仅能帮助客户大大缩短交接试验及调试的时间,更可以帮助进行改造升级的用户提供简单便捷的服务。这些,同样是数字化原生为用户和系统集成商带来的价值。

知识图谱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

相互关联是大数据时代的鲜明特征。激增且日益复杂的海量数据正通过各种方式对企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如何正确理解和解读数据,发掘其内在价值,从而推动企业的智能决策备受关注。

在当今的商业世界或者日常生活中,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知识图谱,将解决问题的想法和过程相互关联。知识图谱技术可以让其更加明确,为实现智能决策的数字化经济提供支持和保障。

知识图谱是人工智能 (AI) 以及人类知识发展的基础支柱之一,是对人、物、位置、事件和概念等实体的相互关联世界的真实描述,为数据集成、管理和分析提供框架。

随着关联数据、人工智能以及数据分析日益发展,知识图谱技术的应用不断增加,成为各个行业业务的主流需求。IDC预测,全球 65%的GDP将实现数字化,2022年至2023年将推动超过6.8万亿美元的支出。而到2023年,亚太地区20%的商业智能将整合知识图谱。

Neo4j知识图谱寻找隐藏在复杂关联事件中的模式,在更短的间隔内以可扩展的方式从具有复杂上下文情景的大量数据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用户可以对基础数据进行推理并自信地使用其进行复杂的决策。

Neo4j知识图谱将智能融入数据,显著提升整体价值,用例从管理遍布到分析乃至机器学习,使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获得更好的预测,连接数据孤岛,为数据结构和数字孪生等创新应用奠定基础。

Neo4j知识图谱的应用极其广泛,覆盖网络安全、金融服务、医疗保健、生命科学、供应链和物流、零售、电信和制造等众多行业,适用于从欺诈检测和实时推荐到患者旅程、数字孪生、材料清单等各种用例。以下将以网络安全、医疗和电信行业为例做具体介绍。

整合网络事件,强化网络安全

亚太地区,中国、澳大利亚和新加坡的联邦及中央政府在网络安全方面的支出处于领先地位。到2025年,他们在增强网络安全的智能解决方案上的投资将超过7.24 亿美元。

网络世界正在快速发展,恶意软件世界也是如此。IT和OT系统(数据库、门户网站、边缘设备、操作系统等)可能受到潜在攻击而发生异质性变化,从而使网络安全任务变得更加复杂。知识图谱能够整合网络安全相关事件,并且可以通过机器学习方法进一步加以利用。

发现隐藏模式,支持个性医疗

临床知识图谱是一个开源平台,包含大约2000万个节点和2.2亿个可用实验数据、公共数据和文献之间的关系。其规模不断扩大,允许使用统计分析和机器学习来提高生物医学研究的效率,例如生物标志物研究。知识图谱加快了对生物标志物、个体基因和代谢过程之间关联的探索,以支持个性化医疗的发展。

2020 年,中国长沙的医院与四所中国大学合作,研究肿瘤生物标志物的药物不良反应 (ADR)。知识图谱应用于现有文献,连接肿瘤、生物标志物、药物和 ADR 之间的关联。结果在临床实验中得到验证,证实了比传统的共现方法更好的模型性能,支持进一步决策。

智能电信网络,应对复杂运营

亚太区的电信公司预计在2022年将花费超过5.84亿美元用于网络优化和预防性维护。电信公司在越来越复杂的供应商生态系统中运营,服务必须跨各种硬件和环境进行交互。这给电信支持团队带来了重大问题,因为多供应商支持需要更高的能力来理解技术层之间的交互。

物联网和边缘设备的激增继续在网络拓扑中产生变化,使得进行故障诊断和实施基于规则的策略变得越来越困难。知识图谱可以帮助电信公司捕获和对流程、子网络、设备和事件进行建模,以识别单点故障并支持SDN。

越来越多的公司将在数字优先经济中面临全新的挑战,需要以更大的敏捷性扩展解决方案流程。Neo4j知识图谱是一个非常全面、丰富而且成熟的产品,包括负责数据存储的Neo4j图数据库,致力数据分析的图数据科学 (GDS) 以及负责数据挖掘和探索的数据可视化工具Neo4j Bloom。作为图数据平台的领导者,Neo4j的企业愿景就是在不同的行业场景,帮助客户深入分析高度关联的复杂数据,使业务数据变为商业智能,提高数据的应用价值,赋能企业智能决策和数字化转型。

众城卓越共同参与建设美丽新世界

2022年6月5日是第51个世界环境日,主题是“共建清洁美丽世界”,旨在促进全社会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投身生态文明建设,在共建美丽中国的同时,进一步体现中国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中作为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的作用。

世界环境日之来历

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日益严重,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逐渐为国际社会所关注。

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著名的《人类环境宣言》及保护全球环境的“行动计划”,提出“为了这一代和将来世世代代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口号。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全世界范围内研究保护人类环境的会议。出席会议的113个国家和地区的1300名代表建议将大会开幕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同年,第27届联合国大会根据斯德哥尔摩会议的建议,决定成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并确定每年的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要求联合国机构和世界各国政府、团体在每年6月5日前后举行保护环境、反对公害的各类活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也在这一天发表有关世界环境状况的年度报告。

许多国家、团体和人民群众在“世界环境日”这一天开展各种活动来宣传强调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同时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表世界环境状况年度报告书,并采取实际步骤协调人类和环境的关系。世界环境日,象征着全世界人类环境向更美好的阶段发展,标志着世界各国政府积极为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做出的贡献。它正确地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

联合国系统和各国政府,每年都在6月5日的这一天开展各项活动来宣传与强调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每年的年初公布当年的世界环境日主题,并在每年的世界环境日发表环境状况的年度报告书。

众城卓越参与新能源开拓

2022年世界环境日主题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对此生态环境部发布多个主题的宣传海报,其中一张便是下图的“清洁能源,美丽中国新动能”。这句话与持续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开拓的众城卓越的企业定位有异曲同工之妙:“托举中国风电世界新能源旗帜,让生活更美好!”

清洁能源,即绿色能源,是指不排放污染物、能够直接用于生产生活的能源,它包括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中风力发电是发展相对较快的能源开发方式,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使用国,风力资源极为丰富,绝大多数地区的平均风速都在每秒3米以上,特别是东北、西北、西南高原和沿海岛屿,平均风速更大。部分地区,一年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都是大风天。风力资源丰富,但自然条件恶劣,如何将这一可再生能源充分利用,助力双碳目标达成,让这个世界有更多的青山绿水,这是包括众城卓越在内的很多怀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最终愿景。

作为风电产业链上重要参与者的众城卓越,其产品和技术虽处于风电产业链中很小的一个环节,但却始终紧握风力发电的核心技术。风电变桨技术之前一直为国外企业所把持,以致成本无法降低,而众城卓越通过不断努力,专注于技术及产品的研发突破,现已能够提供风电变桨+偏航核心技术和整体解决方案,在国内能够做到这样的厂家屈指可数。

地球是人类和其他物种的共同家园,世界环境日的意义在于提醒全世界注意地球状况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危害,这不仅需要全人类有这样的公知,还需要更多的企业参与、引领,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再添6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美的集团以内外兼修的研发路线探索产业未来

近日,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2021年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名单,其中,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佛山市顺德区美的洗涤电器制造有限公司、广东威灵电机制造有限公司、库卡机器人(广东)有限公司、广东威特真空电子制造有限公司等6家美的集团旗下研发机构获得广东省企业技术中心资质。

截至目前,美的已拥有国家级、省部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和工业设计中心等创新平台上百个。

6月9日,美的集团在广州举行“数字美的2025”战略发布会。美的集团就提出,打造美的数字大脑,为亿级家庭用户、百万级企业用户提供实时高效的数字化体验。结合来看,美的集团正在依靠自主研发能力打通内外部业务增长逻辑。

在美的集团的业务布局当中,有众多业务既对内亦对外。目前来看,美的集团内外兼修的研发体系,走市场共创的路线正在产生良好的化学反应。

在本次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评定名单中,包括库卡机器人(广东)有限公司、广东威灵电机制造有限公司、广东威特真空电子制造有限公司都已经在内外部业务上进入成熟发展期。

对于本次入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库卡中国研发总监李宏伟表示:“库卡是按照商业化运作的企业,无论是美的集团内部还是外部的新能源汽车等终端客户,只要有技术和产品需求的都是我们标准客户。所以从研发体系上来说,我们对待内外部研发需求的处理标准是一致的。”

需要指出的是,库卡广东内部成立了针对工业机器人的技术研发中心及工业设计中心,并建成了自有实验室,总体规格和规模已经超越德国实验室,成为库卡全球研发硬件标准最高的实验室。

李宏伟表示,在3C行业、新能源以及汽车行业中,库卡会遵循与客户共创的基本原则。本次入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也得益于库卡与这些新兴行业的客户共建实验室,让研发企划与客户的关键技术人员联合研发,以小见大,从可复制、批量的角度做一些符合客户和市场需求的标准化产品。

正如我们前面所说,美的集团内部业务诸多,这对于拥有对外业务的事业部来说是一块天然优质的研发土壤。李宏伟强调到,美的集团内部业务为库卡提供了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的丰富场景,让我们能够把产品在内部提前进行快速地试验和迭代,形成标准的软件包、工艺包之后,再推向外部客户产生良好的市场效果。

内外部的研发体系已经帮助美的集团众多事业部打通了产业底层技术的研发逻辑。

在产业研发体系的共性中,低碳环保已经成为企业在研发创新技术和产品所必须考虑到的重要属性。在本次入选的企业当中,广东威灵电机制造有限公司(下称:威灵电机)一直将低碳、双碳作为非常重要的布局方向。

从高效率电机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和储备上可以看出,威灵电机十分重视绿色低碳的属性。2019年,威灵电机成为行业首家真正达到新能效技术标准的空调电机企业,同时也带动了行业从传统的HPM电机向IPM新能效电机转变。从2021年至今,威灵电机都在深耕整个家用空调和洗衣机等产品的高能效环保电机的研发。

正是由于前端技术的踏实布局,威灵电机先后实现了不同品类的电机产销量全球领先,成为从产品研发、制造、销售全产业链中具备强大核心实力的电机生产商。

美的工业技术事业群电机产品公司副总兼研发总监吴迪向工控网介绍到:“威灵电机早在2011年就成立了内部研究院,同步开展国际研究合作,并逐渐在广东、上海等重要地区建立研发中心。这些布局帮助威灵电机在电机技术和产品上实现了整体拔高。”

据吴迪介绍,截至目前,威灵电机累计授权专利已达150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500多项,并且相关专利数还在高速增长。从1992年成立,经过了30年,威灵电机依然在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提升研发规模及优势,主要聚焦于创新产品开发、先行平台研究、关键零部件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等方面着力投入,研发占比近4%,并且研发投入占比逐年提升。

“经过不断地研发创新,美的威灵从传统的家用电器电机领域已经拓展到智慧交通、通风散热等领域,最大程度发挥出我们在功率段电机方面的技术优势。”吴迪补充到。

可以看出,从传统的电器领域出发,美的集团已经将业务枝叶延展至工业机器人、汽车制造、新能源等领域。工控网认为,此次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评定不仅是对美的集团和旗下6家机构研发实力认可,还体现了政策对于国产技术和产品替代,以及国产品牌近些年长期积累结果的促进和肯定。美的集团及时抓住了这波数字化和国产自研的风口,走产业链自主创新的路线将会让这艘大船驶向更远的彼岸。

3分钟走进众业达

众业达简介:

众业达是专业工业电气自动化产品服务商,成立于2000年,在广东省汕头市成立,是全球著名电气品牌商可信赖的合作伙伴之一。2010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电气分销行业首家上市公司,股票代码:002441。

 

公司主营业务为通过自有的销售网络分销签约供应商的工业电气元器件产品,以及进行系统集成产品和成套制造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公司多年来坚持多品种、多品牌、差异化的发展战略,产品覆盖低压和中压输配电产品及工业自动化产品。

 

现属下有56家子公司,120多个办事处、3个集成制造基地和8个物流中心及50多个物流配送中转仓。

 

众业达凭借丰富的行业应用经验,电气工程技术与创新能力,携手电气品牌,融合高端电气技术,以电气化、自动化和数字化产品,方案与服务,为行业用户提供涵盖:电气设计、设备供应、软件编程、平台搭建、系统集成、电气工程与运维服务的行业解决方案,协助用户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全面助力智能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升级与智能制造、及新能源推广应用,公司拥有30多个技术服务站分布在全国各地,300多名技术工程师有效解决售后问题。

 

众业达企业文化:

企业理念:在工业电气价值链中持续提升客户和产品制造商的价值

 

众业达企业事业:

1、配电与工控产品分销:为主营分销元器件业务。

2、系统集成与成套制造:公司针对能力范围内,为支撑主营业务的配套业务做系统集成及成套电柜,交钥匙工程。

3、行业解决方案:围绕公司的主营业务,为客户延伸服务,提供系统的解决方案。

4、电气系统运维服务:在电动汽车、电气设备冷却、船舶电力,石油钻机,风力发电行业上都拥有成熟稳定的系统运维技术能力,同时为客户售前售后排忧解难。

 

众业达事业优势:

1一站式电气产品供应服务:产品从强电到弱电,从中压、低压到自动化控制类产品;一应俱全,工业电气产品系列,满足所有客户一站式购买需求。

2、仓储物流保障:拥有8个中心物流,50多个物流中转仓,37家分销子公司都有独立的仓储中心,实现200公里范围内自有车辆配送,确保时效性,物流中心应用WMS物流管理系统,针对仓库管理方面,能有效管理仓库商品存放状态,准确货物进出仓库的数量、时间、类型、发货情况。

3技术服务网+互联网:通过信息化与管理体系搭建,构建以技术中心为统筹、区域服务中心为核心的全国性服务网络,旗下开发了众业达商城,方便客户一键下单需求。

4O2O服务体系,技术服务协同:以工业速派为在线服务平台,完善KA平台、自由平台、备品备件、培训认证等功能,以众业达技术中心ZYDCARE为服务统筹与协同系统,对接服务站、供应商等服务端口,提供配电产品、工控产品、项目方案技术服务,涵盖售前、售中、售后、备件、技改等业务进程,并发展设备检测、预防性维护等增值服务业务。

 

  1. 整合服务资源,形成覆盖全国的三级服务网络:

建设30+众业达自营服务站、300+工程师为核心服务资源,覆盖一线和部分二线城市,严选30+城市合伙人服务站、300+工程师,覆盖二三线城市,承接所在城市约定合同范围的服务,发展1000+签约服务站、10000+工程师,通过考核认证,挑选在过往承接服务中评分高于4.5分服务商,覆盖三四线城市或更偏僻区域。

 

众业达发展历程:

1、公司成立于2000年4月14日。

2、2008年,公司进行了改制,整体变更设立为股份有限公司。

3、2010年7月公司于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成功上市。上市后,公司利用IPO募集资金进行渠道网络扩容与规范,从上市前的29个子公司和60个办事处,发展到如今56家子公司、120多个办事处、3个集成制造基地和8个物流中心。

4、2015年公司开创众业达商城,以线上平台与线下实体子公司、办事处形成互补,拓展公司的经营区域,突破线下子公司和办事处的辐射范围,最大程度地满足客户的消费需求。

5、2015年,公司向新能源应用纵深,公司自主研发、生产新能源车充电桩、充电站。预装式充电站现已遍布全国十来个城市。

6、自成立以来,公司业务一直保持稳健增长,2019年实现的营业收入99.25亿。现可提供近200家品牌的相关工业电气元器产品,满足客户一站式采购。

7、现阶段,公司以“行业覆盖、产品覆盖、区域覆盖,加人力资源”为战略核心,围绕主业,不断匹配市场需求,从输配电到能效管理领域,从单机配套到智能制造领域,从轻工业到重工业,持续从新兴产业中选择适合公司发展的领域进行业务延伸。

2021年,公司延伸数字化战略,开启工业数字化入口,加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125.58亿。

众业达战略合作伙伴:

全球知名工业电气品牌商:施耐德,合作超过20年,公司分别是其配电和工控产品全国第一大分销;

全球知名工业电气品牌商:ABB,合作超过20年,公司是其电力产品综合性分销商,是其传动产品全国核心分销商;

全球知名工业电气品牌商:西门子,合作超过15年,公司是其中低压产品战略合作伙伴,DF&PD集团战略合作伙伴。

4、菲尼克斯:合作超过5年,公司是其战略合作分销商,年销售额过亿;

5、国内知名的电器品牌:常熟,合作超过20年,公司是其全国第一大分销商;

6、国内知名的电器品牌:上海电气,合作超过20年,公司是其全国第一大分销商;

7、公司主营的其它品牌有:施耐德、德力西、天正、许继、ABB、西门子、上海人民、研华等电气行业主流产品。

 

8、词条图册:

公司外景图

公司办公图

公司仓储图

 

技术维修图

从“机床之王”到年亏损8亿,国产机床的兴衰史

机床被称为“工业母机”,在机器制造过程中担负着40%-60%的加工工作量,是制造业产业升级绕不开的一环。作为现代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石,机床的技术水平直接代表着国家的综合竞争力。我国机床行业无论是从产值,还是从消费角度来看,都稳居全球前列。但遗憾的是,高端数控机床及核心零部件仍然依赖进口,自给率严重不足。截至2021年,国产高端数控机床系统市场占有率不足30%,存在着“大而不强,全而不精”的制造业通病。

近年来,各家行业研究机构发布的全球数控机床企业榜单中,前十基本都由日本、德国、美国企业占据,山崎马扎克、通快、德玛吉森精机、马格、天田、大隈、牧野、格劳博、哈斯、埃马克等企业常常榜上有名。早在2008年,我国的沈阳机床和大连机床也曾凭借优异的营收成绩一度进入了全球机床前十之中,当时世界机床产值排名前十企业分别为通快、山崎马扎克、吉德曼、大隈、天田、马格、森精机、沈阳机床、捷太格特、大连机床。14年之后,全球前十机床企业中,德国、日本企业依旧霸榜,中国企业已榜上无名。

更令人唏嘘的是,曾经令国人引以为傲的中国机床行业 “四大金刚”、“十八罗汉”大多都走向了穷途末路。“四大金刚”中沈阳机床、大连机床先手破产后并入央企通用技术,昆明机床并入沈机集团后破产退市,只余秦川机床苦苦支撑……“十八罗汉”也是破产的破产,重组的重组,只有济南二机床能够独善其身,在国际市场中独自拼杀……十几年时间,上演了一部国产机床的兴衰史。

2022年4月,破产后并入央企通用技术的沈阳机床发布2021年度财报。财报显示年销售额17亿元,亏损8.63亿元,净资产-4.98亿元。曾经的中国“机床之王”,破产重组后再次资不抵债。早在2019年,沈阳机床董事长关锡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沈阳机床破产重组是公司主动选择,两年后公司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这份黯淡的财务报表似乎表明,破产重组后的沈阳机床依旧深陷在巨额亏损的泥潭,无法脱身。

作为机床前浪,以“四大金刚”和“十八罗汉”为代表的国有机床企业的惨淡现状,有各企业管理、竞争、战略布局等自身特有原因,也能够映射出中国机床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如管理体制僵化、效率低下,自主研发能力不足、技术壁垒薄弱,产品类型重复、结构单一,高负债率放大经营、管理风险等。曾有业内专家指出,近十年来中国机床行业的竞争格局是低端内战、终端争夺、高端失守。低端市场虽然掌握在国内厂商手中,但价格竞争激烈,厂商毫无利润可言。而高产品附加值的高端机床,其市场份额主要掌握在日本、德国、美国厂商手中,国产化率严重不足。

2021年5月,执掌济南二机床帅印18年之久的张志刚卸任董事长。作为“十八罗汉”中的独苗,济南二机床在他的任期内,职工数量从6000人减少到5000人,企业利润增长了61倍,利税增长了18倍,销售收入增长了9倍,净资产增长了15倍,职工人均收入增长了8.5倍,企业年收入从4亿元增长至50亿元以上。

在被问到如何评价企业以及行业发展时,他对记者说过这样一段话:“真正称得上‘脊梁’的企业,关键是解决‘行不行’,而不是‘大不大’的问题。评价一个企业是不是‘强’,最关键的是是否掌握核心技术,能否不断推出高新产品引领行业发展方向,全球市场占有率多少,品牌价值如何,企业运行质量和效益怎么样……”

2021年4月,外媒报道称美国以高精度机床被中国用于歼20制造威胁了国家安全为由,要求瑞士不准再向中国出口高精度机床。从芯片到光刻机再到高精度机床……我们受到技术封锁的领域正在逐渐加大。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进程不断推进,新能源、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精密模具、3D打印、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迅速崛起,其生产制造过程高度依赖机床尤其是高端数控机床等智能制造装备,我国机床行业落后于国际主流水平的短板亟需被补齐。

2021年8月,国资委党委召开会议指出,要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针对工业母机、高端芯片、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努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工业母机被放在了第一位,排序在高端芯片、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之前,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以及国内企业不断追求创新的背景下,中国数控机床行业从2020年开始低位反弹,呈现出复苏态势。2021年中国数控机床产业市场规模达2687亿元,较2020年增加了214亿元,同比增长8.65%,有关机构预测,2022年中国数控机床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2957亿元。

面对庞大的市场规模,尽管一些本土机床企业在部分高端数控机床领域已有一战之力,但却缺少市场机会。长期沉淀的品牌形象和观念,让中国自主的高端数控机床被排除在某些市场之外,包括本土企业也都更倾向购买外资产品。业内普遍的共识是中国机床业已经到了必须重整旗鼓的时候。一些行业里的专家学者给出的建议包括:1)加速高端数控机床的国产化替代。在市场环境下,运用市场化补贴,鼓励制造企业优先选用国产高端机床,让那些有创新、能突破的机床尽快脱困,形成利润正循环;2)注资打造小而精、世界级的全产业链集群。通过科创板和“制造业大基金”,精选培育一批专、精、特、新的机床细分冠军,聚集高级技术、高端人才,打造出中国机床业小而精的全产业链集群;3)提升中国制造的整体水平。一些机床业的关键痛点,实际上是制造业的整体性短板,需要中国制造整体能力的一次涅槃重生。

「专题」应用持续拓宽,机器视觉带来“解题”新思路

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升以及制造业对于高效率的追求,迫使更多的企业采用自动化设备取代人工来完成生产。而作为生产线上不可或缺的检测手段,机器视觉正在为制造业带来革命性变化。

如果把生产制造比作人体,那么机器视觉就是火眼金睛。在生产制造业中,机器视觉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一些不适合人工作业的危险工作环境或人工视觉难以满足要求的场合,以及在大批量的工业生产中替代人工检测,具有精确性高、速度快、成本低、易于集成等多重优势,能够大幅提高工作效率及质量。

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推进,市场对机器视觉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根据gongkong®市场研究显示:

● 2021年机器视觉市场受3C电子、半导体、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拉动,整体增长显著;

● 2021年随着机器视觉市场需求的逐步释放,新进入厂家持续增加;

● 随着机器视觉产品的技术成熟和竞争加剧,价格有所降低;

● 国产品牌份额逐步提升,国内以海康威视为代表的企业增长显著,直逼进口品牌份额;

● 从产品端看,机器视觉产品逐步从2D向3D产品渗透,机器视觉产品线逐步丰富。3D视觉将更趋于智能化、集成化、实时性、高性能、多场景应用等方向。

在机器视觉的产业链中包含光源、镜头、工业相机、图像采集卡、图像处理系统,算法与软件平台,以及其他外部设备组成。机器视觉技术的发展需要不断融合创新,试验各种落地应用。

因此,在本期专题中,gongkong®特别邀请产业链不同环节中的机器视觉企业,力求多角度探讨器视觉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应用落地。

慧眼如炬,机器视觉的应用与特点

机器视觉能够充分满足高精度、柔性生产的需求,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渗透,下游应用场景也日趋多样化。目前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汽车制造、制药业等批量流水制造型企业。但行业市场仍保持高度集中,以消费电子和汽车制造领域为主。

总的来说,在不同行业的工业生产中都需要机器视觉技术给出快速又精准的决策。安森美智能感知部工业及消费应用大中华区市场经理陶志介绍说,用于测量时,要快速判断液位、尺寸等;用于定位时,要快速准确给出物品的正确位置;用于计件检验时要快速计算出数量;用于解码识别时要快速准确识别二维码、字符信息等,从而实现更快、更准确的产品检测,提高效率并降低成本。

基于各个行业自身特性的不同,以及各行业对机器视觉技术认知的不同,不同行业用户对视觉也有着不同的要求。“的确如此,不同的行业,实际应用场景不同,运用的具体技术、解决方案也不同,有些场景适合运用2D技术,有些场景偏重于3D+AI深度学习的解决方案,但总的来说万变不离其宗,均侧重于解决工业生产中定位、检测、测量、识别、分类等难题。”华汉伟业相关负责人讲道。

在汽车、3C、制药等行业,这些行业应用机器视觉技术的共同特点是连续大批量生产、对外观质量的要求非常高,但彼此之间的差异也非常明显。对此,邦纳助理视觉产品经理黄来舟表示,在不同行业中应用机器视觉技术,被测物一致性最好的是3C行业,其次是汽车行业,包装行业则相对较差。从对视觉系统的分辨率来看,一般情况下,电子行业>汽车行业>包装行业。从检测速度来讲,包装行业>电子行业>汽车行业。

ifm 3D ToF成像系统产品销售经理何正介绍说,在汽车、3C、制药等行业都会使用相机用于产品的检测和验证,其中汽车行业的自动化程度最高、零件最为多样、工作环境最为复杂,所以对机器视觉产品也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尽管不同行业对机器视觉技术有着不同的要求,但机器视觉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且通用性越来越广泛。Allied Vision亚太区高级市场经理邹毅也表达了相同观点,他表示企业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包括环境、工况、材料、检测目标等,采用不同的机器视觉系统。

以通用型的机器视觉技术来看,例如智能相机,可解决一些简单的机器视觉识别的常规任务,客户无需进行专业的定制或开发。但对于复杂的识别任务,则需要客户自己或通过设备集成商定制适用于该应用的机器视觉系统,这对用户本身的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因此,对于处于不同行业与不同场景的用户来说,需要寻求一种适合自身需求的解决方案,逐步替代人工检测。在堡盟产品市场经理-视觉技术陈田看来,随着企业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大家对机器视觉技术的要求也将变得越来越高。

例如,汽车行业,对机器视觉产品的防护等级以及帧率要求较高,在环境严苛的装配线上需要高防护等级的工业相机,在车身3D扫描和检测的应用中需要使用高帧率相机。3C行业,由于检测应用种类广泛,对相机的分辨率要求比较广泛。制药行业,特殊要求的应用种类较多,例如医药原料检测,就需要使用能够抗氧化的检测设备。

应用场景加速拓展,让视觉成为生产力

面对制造业劳动力相对不足、人工成本持续高涨等诸多问题的呈现,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高效率、快节奏的生产方式。产业升级的巨大需求,使得机器视觉技术在制造生产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机器视觉在各行业的应用范围和应用深度不断拓展,在这里,我们将探讨几个主要应用行业,以期为大家提供积极、有效的参考。

3C行业

随着消费电子产品越来越精密化,在元器件尺寸越来越小的同时,质量标准也在同步提高。因此,对于机器视觉的需求不断放大。

在3C行业,机器视觉应用已经较为普遍,主要用于高精度制造和质量检测。具体来看,3C行业元器件尺寸较小,检测要求高,其元器件、部件、成品全产业链的制造环节都需要机器视觉的参与,其中70%的机器视觉应用在质量检测环节。主要应用集中在PCB、平板和半导体检测。

通常3C行业的检测,特别是平板LCD检测,对相机分辨率要求较高,对成像速度(帧率)无别要求。此外,还会应用一些高光谱成像技术,如短波红外经常用于半导体检测。

汽车行业

在汽车制造行业,机器视觉几乎涉及所有系统和部件的制造流程,例如车身装配检测、面板印刷和质量检测、零件尺寸的精密测量、工业零部件表面缺陷检测等。

Allied Vision认为,汽车行业原先主要依靠三坐标测量完成,效率低、时间长、数据量严重不足,且只能离线测量。机器视觉引入非接触测量技术,逐步发展成固定式在线测量站与机器人柔性在线测量站等在线测量系统,能够严格监控车身尺寸波动,提供数据支持。

何正则通过具体案例详细介绍了相机在汽车行业中的应用。例如,ifm的3D相机可以直接定位电池组件在托盘上的三维空间位置,让机器人直接进行抓取,并送入下一步加工流程,解决了普通相机无法引导机器人进行3D定位的瓶颈,将工人从机械化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提高了工厂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制药行业

在药品的生产、包装过程中,机器视觉技术可以发挥其强大的功能。主要用于物体检测、计量检测、OCR字符识别、跟踪和追踪等。

这些应用对机器视觉的要求并不高,普通机器视觉相机均可满足检测需求。但由于药品生产的特殊性,制药行业的用户对相机或视觉设备有一定的防水和防腐蚀需求。

新能源

在新能源产业稳步拓展和降碳环保背景下,光伏、锂电池的检测需求大幅增长。陶志则表示,在整个新能源检测领域需要图像传感器提供更高分辨率和速度来提高生产效率。例如,安森美的XGS工业级全局快门图像传感器,用了最新的3.2 um pixel工艺,极具性价比优势。

随着新能源市场的大爆发,特别是在“双碳”目标的牵引下,锂电行业的市场规模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扩张。锂电池产品表面容易产生露箔、暗斑、亮斑、掉料、划痕等缺陷。在智能化生产过程中,机器视觉解决方案能够提升锂电的品质、产能、效率及大大降低缺陷的漏失率。

LMI Technologies表示,在锂电制造领域,其3D视觉检测方案聚焦锂电工序的电芯段和模组段。电芯段的应用集中在电芯顶盖焊的焊前高度差、平面度、间隙检测及焊后的外观缺陷检测、注液口密封钉焊接检测、电芯六面外观缺陷检测和电芯蓝膜外观缺陷检测等;在模组段,LMI提供模组侧缝焊后检测、BusBar焊后检测及模组全尺寸测量等相关需要尺寸量测以及外观缺陷检测的应用。

针对锂电领域复杂的缺陷及零漏检要求,华汉伟业也分享了在电芯工艺段中的应用,在电芯包膜前对铝壳进行外观缺陷检测,防止外观不良品流入下道工序。华汉伟业采用机器视觉“缺陷检测”算法,可以稳定检测出直径>0.1mm的凹坑/凸起、深度>0.05mm的划痕,有效降低不良率,提升检测效率,节约生产成本。

移动机器人

机器视觉的引入,如同为机器人装上了眼睛,实现了对机器人的精确导航。随着移动机器人在各细分领域的快速发展,结合机器视觉实现高精准、人际协调等概念逐渐成为发展新趋势。

仙工智能介绍说,在人员和自动叉车、AMR混用的场景中以及在一些现场的设备、人员、货物面临统一管理难题的场景中,机器视觉技术都能够很好地满足客户需求。例如,仙工智能的 RoboView 视觉AI解决方案,通过采集实时的2D视频和3D点云数据对目标物体进行分类、识别、定位、分割,达到高精度、高稳定性及多维度丰富的信息,为车、厂协同提供稳定、可靠的感知能力。

随着机器人的迭代发展,机器人厂商的需求也不断提升,如更高的分辨率、更快的帧率、更好的环境适应性等。“客户在应用机器视觉技术的过程中,通常根据应用场景会有多元的需求,比如机器人的车速和所需要探测的区域的变化,都对产品有着截然不同的要求。”何正讲道。针对此,ifm设计了多系列产品:O3D、O3X、O3M。如O3X探测距离较短,当车速较快时,达不到想要的探测距离,而且抗光等级较弱,只适用于室内使用,而户外长距离的应用则可以选择O3M。

创新引领进步,机器视觉与多领域技术融合

目前,视觉产品正在向高集成度、高易用性、智能化和低成本等方向发展。未来,机器视觉将与多种创新技术融合,如3D、人工智能等多种技术,由单一的检测、定位、测量功能向更加智能化方向发展。

3D视觉

随着工业检测对精度要求的进一步提高,3D视觉技术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在2D视觉的基础上,3D视觉增加了物理空间的深度信息,更全面、更真实地记录了物理世界。

对此,黄来舟表示,从技术方向上来讲,3D应用将进一步扩大,深度学习应用增多、AI和云技术也将会更多地融入到机器视觉中。在汽车和电子行业,目前已经使用或者将要使用3D视觉解决方案,而在包装行业,这类应用还很少,仍处于探索阶段,并且成本是一个不小的制约。“当然,无论技术再怎么迭代,最终还是给人用的。不可能人人都是视觉专家,视觉应用的简单化始终是要追求的目标。”黄来舟补充道。

谈及3D视觉技术发展时,LMI Technologies负责人也分享了相同观点,传统的2D视觉检测技术已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而3D机器视觉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多,同时LMI也将AI与3D视觉融合运用到行业检测中。此外,兼顾硬件和软件的产品和解决方案被完美集成到产线中也是生产企业所期待的。以LMI公司的3D检测解决方案为例,最大的特点就是LMI提供的不仅仅是一个标准的3D硬件,更多的是通过嵌入式的一体式智能3D软件算法平台,针对客户应用的技术难点进行快速的定制化。

仙工智能则认为在3D视觉应用中,要求精准定位并评估3D场景下的物体,因此存在较高的研发和部署难度,应用尚不如2D技术普遍,但随着技术的发展,3D技术终将成为未来趋势。他们从自身行业所处特点来看,拥有视觉的机械臂、移动 AMR、AGV 等组合产品将越来越多。随着2D视觉的成熟稳定,深度学习技术也因为可靠、鲁棒的特点越来越多的落地到产品中;3D技术的持续发展、跟进,将极大地推动目前还不成熟的机械臂应用市场,并推动革新自动化向智能化进化。

人工智能

目前,机器视觉正由传统工业视觉向深度学习工业视觉转变,AI技术在其中正发挥重要作用。

Allied Vision认为,“传统的视觉应用一般基于PC研发,虽然几十年来技术水平确实有很大的提高,但也有体积大、价格高和智能化不足等缺陷,随着嵌入式视觉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可以使一些需求比较强劲的应用,如瑕疵检测、尺寸测量、机械手引导和目标定位等以更紧凑、更智能的方式实现。”

陶志也分享了相同的观点,“机器视觉应用需要经济高效的方案,将出色的全局快门性能与动态范围、快门效率、光学格式和各种分辨率的相结合。目前我们看到的机器视觉应用大多是分立式,这提供了足够的灵活性。随着嵌入式处理器性能的提升,以及行业标准的完善,我们预计未来嵌入式机器视觉应用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陈田也特别提到由于工业AI和边缘计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单纯的工业相机已经不能满足相关的应用场景。这些应用场景中需要相机自带一定的算力,支持AI运算,并能够通过网络进行数据交互,实现边缘计算。

高带宽数据接口

机器视觉技术将在越来越多的行业和不同的应用场景中广泛的应用,其技术发展也会随着不同应用场景中的不同需求而发展。

陈田认为,从技术的角度来看,随着不同应用对图像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图像传感器技术会不断地更新迭代,更多新的技术将用于传感器的设计,因此工业相机厂家也会不断地根据图像传感器来更新产品组合,例如堡盟LXT系列相机就涵盖了SONY 二代、三代和四代芯片。另一方面,随着应用对速度的要求不断提升,相机的接口技术也会朝着更高带宽的接口方向发展,例如10 GigE、40 GigE以及100 GigE,以满足高速应用的帧率需求。

在高带宽数据接口变化方面,Basler China产品市场高级经理王学瑞告诉gongkong®,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用户对机器视觉系统的检测精度、检测速度都有更高的需求,要求视觉系统在提高分辨率的同时,拥有更高的速度(帧率),因此,5-GigE,10-GigE以及CXP2.0等高带宽数据接口将成为必然选择。相比于已经成熟的GigE,USB 3.0和Camera Link接口,上述新的数据接口在传输带宽,线缆距离以及易用性上面都有较大提高。

例如,4通道CXP-12接口带宽是Camera Link满带宽的8倍左右,CXP-12线缆传输距离可达40m,明显长于Camera Link传输距离。而5-GigE接口作为GigE的升级,在将传输带宽相较于GigE接口提升了五倍的同时,还保留了GigE接口易于安装、适于长距离稳定数据传输等多种特性。

加速技术升级,赋能产业高效“慧眼”

任何新技术的产生均有其自然演化过程,每一新技术的成熟应用也需要建立在有效摸索的基础上。目前,机器视觉技术在复杂工件清晰成像、高精度成像、高精度图像分析处理等方面的应用上依然存在一定难点。

黄来舟也特别提到了光源、工件位置和工件表面质量的稳定性,以及工件本身的一致性,工件材质、物体的运动速度、光学系统的精度等仍是目前机器视觉应用的难点。但他认为,最重要也最不可忽视的因素是人。

从邦纳与终端用户打交道的经验来看,规模大、人员素质高的企业,更容易掌握产品的使用和维护。对于一些小企业,往往因为人员能力问题,导致设备部署后难以做到有效地维护而不能实现持续使用。在这一点上,机器视觉厂商不仅仅需要成为用户的合作伙伴,更应该变成他们的技术顾问,提供更多支持。

丰富的产品线、可靠的性能、简单易用的方案、高性价比和优良服务,均是选择机器视觉产品考虑的关键因素。但是,对于用户来说,需要的不仅仅是一组合适的硬件及软件,更多地希望厂商能够根据他们的应用要求和环境进行可行性分析,给出适合的解决方案。

“产业升级带来的需求变化之一是行业上下游都将更关注于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用户需求将从单纯的视觉器件使用需求向行业视觉解决方案需求转变,具有行业know-how属性的全套视觉行业解决方案将成为辅助用户实现复杂视觉应用的关键。”王学瑞表示。Basler近年来致力于打造提供整套视觉解决方案的one stop solution概念,针对电子检测、物流、机器人、医疗等行业提供各类行业视觉解决方案。

小结

随着制造业对产品品质的不断提高,加上人力成本的急剧提升,将为机器视觉技术更加广泛的应用提供契机。

同时,随着机器视觉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以及技术本身的不断发展成熟,更多专业技术人才的涌现以及广大用户对机器视觉技术的认知度提升,gongkong®相信,在充分感受到机器视觉技术带来的显著效益后,必将开启更广泛的机器视觉应用热潮。

小齿轮,大作用!

其实,几乎所有电机驱动的机械设备上都搭载着减速机。但一般都是装配在设备内部使用,大家能够看到的机会不多。而减速机内部的齿轮构造,因为更不容易被看见,所以更让人感到好奇。到底是什么样的齿轮,造就了不凡的RV,影响着全球的制造业?

纳博特斯克采用了接触面比正齿轮多的摆线系齿轮(针齿轮),开发出了比以往的减速器使用寿命更长的精密减速器RV™。通过分配在减速机外壳内侧的针齿轮与RV齿轮的齿面啮合,从而实现减速。

使用了摆线齿轮的精密减速器RV™的3个特点

【1】高精度

减少齿轮的“间隙”,实现流畅精准的动作!

减速机内部齿轮啮合时齿面的间隙被称为齿隙。但是,如果齿隙大,齿轮的磨合就会发生异常,不能够按照设计的那样动作。因此,纳博特斯克精密减速器RV™独自开发特殊的齿轮构造,将齿隙抑制到最小限度。不仅如此,纳博特斯克还将其他以精确到1μm以下级别的高精度加工技术完成的各零件加以组装,从而实现了齿轮的流畅精准动作。正因为如此,才能更准确地控制装了减速机的机器和设备实现精准的动作。

活用优点的例子是?

工业机器人的自动焊接和生产变得更加精巧

通过提高机床的加工精度,提升产生的产品质量

可提高变位机和机器人行驶轴的“定位精度”

能够抑制减速机和设备主体之间的振动,减少设备运转时的噪音

【2】高刚性

通过增加齿轮的“咬合齿数”,提高强度!

内部齿轮的构造决定了一个减速机的强度。如果减速机内部结构脆弱的话,就有可能影响整个机器设备的刚性,在作业中也更容易损坏。因此,纳博特斯克精密减速器RV™采用摆线齿轮这种特殊的齿轮,不仅提高了减速机自身的强度,并且由于使用了高刚性的零部件从而使得减速机的刚性有了非一般的提升,从而成就了一台耐负载,耐冲击的精密减速机。

活用优点的例子是?

机器人和机床能够承受更大的负载

提高机械、设备的耐久性,使用寿命更长

由于可以用最小限度的零部件来保证整体强度,减少机械、设备的组装工时

降低机械、设备的维护频率,减少作业人员的负担

【3】高扭矩&紧凑化

小尺寸,却能输出更高扭矩!

想要获得更高的扭矩,得选用尺寸更大得减速机才行?答案是否定的!纳博特斯克精密减速器RV™由于采用了摆线齿轮,提高了自身强度,通过支撑齿轮的多个曲柄轴来分担转矩,即使小尺寸也能获得高转矩的输出。另外,纳博特斯克还开发了在减速机中心开孔的“中空型”,预留出了可以让设备的配线、配管穿过的空间,更加方便设备的设计并为节省空间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