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产能过剩?特斯拉搅动万亿储能市场

目前我国新能源电池以锂电为主,重点在消费、动力和储能三大应用领域,其中动力电池的占比超过70%。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是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的主要引擎,更是汽车产业链中的重中之重。与此同时,这是一条万亿赛道,随着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日后需求将会越来越大。

动力电池正进入下半场

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5月,我国动力电池产量共计56.6GWh,同比增长57.4%;1-5月,我国动力电池累计产量233.5GWh,累计同比增长34.7%。装车量方面,今年5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28.2GWh,同比增长52.1%;1-5月,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119.2GWh, 累计同比增长43.5%。

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动力电池需求旺盛,各大电池厂积极布局更多产能,动力电池企业竞争“白热化。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亿纬锂能、孚能科技、国轩高科、瑞浦兰钧、兰钧新能源、比克电池、比亚迪、赣锋锂业、盛虹控股集团、中科弘泰、航天锂电等多家企业对动力电池扩产。

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电机、电控等三大核心零部件中,动力电池所占整车成本最高,也直接决定了整车的性能,生产设备的精度和自动化水平将直接影响到电池的质量、效率和一致性。

随着国内动力电池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下降,动力电池企业的竞争力将会进一步的提升,对于动力电池,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包括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安全性、使用寿命、极端环境适用性和降低成本等方面。企业对柔性化、数字化、智能化要求持续提升,将为工业自动化企业带来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新能源汽车的飞速发展,让动力电池市场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但近期,动力电池产能过剩的消息却不绝于耳。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在前不久的2023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预计,到2025年,中国需要的动力电池产能为1000-1200GWh,目前行业产能规划已经达到4800GWh。当前产能严重过剩,产业必将回归到理性状态。

其实从今年3月份开始,取消订单、产线停产、人员离职等众多负面消息在动力电池行业内流传着。归根结底,裁员降薪都是为了降本,而降本则是为了减少今年产能过剩带来的经营压力。在此背景下,动力电池企业要想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换战场是下半场的必然选择。

储能是企业的新出路?

储能电池,顾名思义,是用于储存电能的电池系统,被广泛应用于电网储能、家庭储能、工商业储能、通信基站等领域。

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推动力下,许多与储能或电池相关的企业均在各地投资与落地储能项目,预计2025年的年产值将会上升一个台阶。例如,亿纬锂能成都项目协议投资100亿元,主要包括储能电池和动力电池两大板块,储能电池方面,主要生产高容量和高倍率21700电池,预计年产9GWh;动力电池方面,主要生产动力电池及系统,预计年产21GWH。

前不久,特斯拉CEO马斯克时隔三年再度访华,并与宁德时代曾毓群会面,媒体猜测商谈的内容可能包括上海储能超级工厂的储能电芯供应、未来在北美合作建电池厂以及动力电池供应的事宜。

值得关注的是在今年4月,特斯拉储能超级工厂项目签约仪式在上海正式举行。该工厂将规划生产特斯拉超大型商用储能电池(Megapack),初期规划年产商用储能电池可达1万台,储能规模近40GWh,产品提供范围覆盖全球市场。特斯拉储能超级工厂项目计划于2023 年第三季度开工,2024 年第二季度投产。

再来看下,特斯拉储能一季度出货暴增360%,火爆的业绩更是凸显出全球储能市场的巨大增长潜力,尤其在中美欧三大市场齐爆发之际,储能已成为新能源领域最被看好的核心赛道。

储能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包含用户侧储能、电网侧储能、电源侧储能等,每个细分领域都有不同的用电+储能应用场景。目前全球各国大型储能、工商业储能、户用储能项目都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

今年4月,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23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中提出,2023年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计划提高到51.9%左右。而新能源发电具有高波动性,电力系统想要做到稳定供能必须要依靠储能电站。政策驱动下,有产能消纳需求的动力电池厂商蜂拥至储能市场。

储能并不是刚刚进入电池厂商视野,相反,在政策和需求的推动下,储能市场早在两年前就是行业除新能源汽车之外的另一目标市场,只不过在锂电池成本过高的背景下,很多储能项目被延迟投入运行

动力与储能驱动锂电池需求持续增长,在行业高速发展的同时,大量玩家讲跨界而来,“追风”企业大量涌现,行业竞争加剧,市场被不断细分。但是热潮退去之后,行业进一步优胜劣汰,只有在性能、成本、安全、技术上具备优势的企业才能脱颖而出。

现阶段,头部锂电企业的业务重心仍然是动力电池,但随着全国动力电池装机增长放缓,锂电企业纷纷开始将储能视为新的业务增长点。

面对电池产能过剩,价格战不可避免。看看最新消息,蔚来全系降价3万元,也许动力电池的明天,就像蔚来的昨天,除了降价竞争,别无出路。

未来,动力电池领域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动力电池价格大幅上涨下,市场中的上百家企业留存下来的可能不足十分之一。

数字化转型进入规模化落地期,西门子助力中国制造业乘风而上


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广大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必修课,推动各行各业发生深刻的变化。西门子作为全球数字化发展的先锋和推动者,持续打磨与丰富产品线,携手广大合作伙伴共建开放创新、互利共赢的产业生态。

近日,西门子中国数字化工业集团2023媒体沟通会在北京召开。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西门子大中华区数字化工业集团总经理王海滨与各事业部总经理集体亮相,分享了西门子如何通过深化数字化转型,帮助工业企业灵活应对挑战、实现高质量发展。

数字化转型如何触手可及?西门子Xcelerator给出答案

“数字化转型的最终目标是助力企业实现‘多、快、好、省’,以及在ESG概念下,迈向可持续发展。”王海滨讲道。如今,数字化已经从最初的概念讨论、灯塔项目探索尝试阶段发展到全面深化阶段,并以惊人的速度向传统产业的“深水区”挺进。占据中国工业企业数量90%以上的中小企业更是成为当前数字化转型阶段的主力军。相比于行业龙头企业,中小企业借势转型升级有着更加迫切的需求,但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和风险。如何帮助企业更有效、顺利地达成数字化和业务转型目标,实现敏捷、高效、可持续的发展?西门子给出的答案便是开放式数字商业平台西门子Xcelerator。

数字化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一步一步脚踏实地才能得以实现。王海滨认为,中小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需要根据自身现状,从易到难,量体裁衣,分步实施。技术层面上,将数字化转型的大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局部小任务,最终实现企业级数字化转型的目标。西门子Xcelerator平台上琳琅满目的技术,就像是无数个积木小模块,Xcelerator确保了这些“积木小模块”的互操作性。商业模式上,为了减少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的一次性投资,西门子Xcelerator通过“即服务”的模式,从传统购买设备或软件作为企业的资产,转变为购买服务,进一步降低了中小企业的投资门槛。

具体来看,西门子Xcelerator包含三大组成部分:第一,来自西门子与合作伙伴的优选数字化解决方案,具有互操作性、灵活性、开放性和SaaS等特点;第二,开放的生态系统,融合跨领域的技术、知识和经验,赋能用户灵活选择其个性化解决方案;第三,利用持续迭代的线上平台,支持各方伙伴之间的互动与协作。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市场,西门子 Xcelerator已于2022年11月正式落地中国,已上线西门子Xcelerator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包括,一键调试软件功能包OneBC、赋能工业领域从业人员高效实现技术能力提升的学习平台1847以及西门子SIMICAS®智维宝。

本次沟通会中,西门子数字化工业集团各事业部总经理也向与会媒体重点阐述了如何借助于西门子各类创新技术,助力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目标,并进一步分享了业务发展策略、产品蓝图以及各行业典型应用案例,以及围绕可持续发展与低碳领域的探索和实践。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数字化工业集团高级副总裁兼工厂自动化部总经理,卫岳歌(Joerq Westerholt):

2022年,“西门子工业边缘商城”成功发布,商城中不仅能够购买工业边缘相关产品,还能看到来自生态伙伴的解决方案。西门子希望借此打造一个开放的生态,并欢迎各行各业的合作伙伴加入其中,贡献和开发出更多适用于工业领域的APP。目前,“西门子工业边缘商城”已上架超过30多款西门子研发的APP,主要聚焦于工业边缘相关的数据连接、数据服务,包括提供企业透明运维、自主运维和智能运维的数据应用型APP。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数字化工业集团高级副总裁兼运动控制部总经理,李雷:

根据工信部数据显示,2021年工业领域碳排放,占整个中国社会碳排放总量约50%。从生产过程来看,变频器、驱动电机等工业设备更是减碳的重中之重。西门子一直追求能源的高效率使用,目前西门子变频器已达到欧洲国家最高标准,能源使用效率达98%以上;西门子推出的IE4电机,较上一代IE3电机,能源消耗减少21%。此外,西门子还推出了含有碳化硅技术的低碳产品SINAMICS DCP 250kw。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数字化工业集团高级副总裁兼客户服务部总经理,杨大汉:

西门子已为众多标杆企业提供了从设计、咨询、规划、实施到运营的全流程数字化转型服务。目前可提供西门子SIMICAS®智维宝和西门子TIA博途两款相对标准化产品,其中SIMICAS®智维宝可以跟踪设备的维修维护情况,在硬件不更换的情况下对软件进行升级,并且便于设备制造商部署,可进一步帮助中小企业享受数字化转型带来的红利。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数字化工业集团高级副总裁兼过程自动化部总经理,马睿德(Markus Lade)博士:

数据孤岛是工业场景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西门子的解决方案是用一个一以贯之的数据库,支撑从工程公司、设计院到运营的整个过程。比如西门子的COMOS软件,利用一体化软件思维实现工厂的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协同设计,从而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值得关注的是,过程自动化部于今年成立了新的软件部门,能够将来自工程设计的数据,推送至用户的手机和iPad上,即西门子COMOS Mobile Worker。模拟分析软件则可以将所有的工艺数据通过计算机模拟生产,以提升工厂运行效率。此外,西门子中国研发的SiePA系统,可通过人工智能算法预测设备潜在风险,确保工厂稳态运行。

西门子数字化工业软件大中华区高级副总裁,戚锋博士:

数字化时代,企业从设计、研发、运维、供应链到生产环节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工业云提供了一个非常标准的工具。西门子工业云中不仅集合了西门子工业软硬件,还将数字孪生的模型镶入其中。但是并非所有企业都可以一步实现从本地到云端的复制。因此,西门子提出了混合式SaaS,其核心就是允许本地使用软件的客户将本地布置和云端布置进行组合。此外,西门子布局的低代码,可为企业的业务人员提供快捷、灵活、方便的工具。技术层面上,低代码为企业提供了两个最重要的完善数据系统的手段,一是完善了现有系统的持续定制化,支持企业发展,使得ERP系统变得更加灵活;二是可以从产品的源头与供应商分享产品数据。

小结:

回望过去三年,全球市场充满了各种挑战,给人们的生活模式、工作模式、合作模式都带来了重大影响和变化,但这些挑战却也让各行各业变得更具韧性。进入2023年,更多新的变革将会涌现,通过有效使用数字化技术,企业便能降低风险,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作为时代变革大潮中的智慧先锋,西门子在硬件、软件以及数字化解决方案领域拥有完善的研发、制造、服务和应用体系,基于西门子Xcelerator开放式数字商业平台,将进一步助力中国企业以数字化、低碳化的生产方式,高效的能源管理模式,把握数字化转型规模化落地的高速发展期!对于西门子来说,他们肩负的不只是企业责任,更多的还有社会责任和行业责任。我们也期待西门子发挥更多时代楷模的榜样力量,助力中国制造业乘风而上!

以数字化技术赋能,助力电气化,迈向净零排放的创新之路

美国能源信息署预测,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增长,2050年全球能耗将增长近50%,受机动车辆转向电动汽车和工业电气化的推动,电力需求将在同一时期内增长75-100%。预计可再生能源可满足大部分的需求增长。由于太阳能和风能等大部分可再生能源将会在远离人口中心的地方发电,这意味着需扩大容量并提高传输系统的弹性。不过,在扩展和灵活部署配电系统的同时,还要关注网络安全。

推动变革的关键因素是数字技术,它对实现电气化至关重要。因为从化石燃料系统到电力系统的转变将推动现有以及未来电力基础设施的变革,包括新的微电网和工业场地的自发电。用于电力管理的数字解决方案可管理复杂的电力需求,促进网络安全,整合高级分析和人工智能,以自动确保可靠性,并灵活地实现分布式、松散耦合的微电网。

缓解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并减少排放

麦肯锡的数据显示,2019年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和甲烷)排放的三大来源分别是发电(30%)、工业(20%)和交通运输(19%),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2022年1月,一份题为《净零排放转型:成本和效益》的报告重点探讨了发电商和工业界优先投资于可再生、低碳能源的机会以及工业流程的电气化。因此,为实现脱碳目标,重工业实施电气化改革所带来的电力增长要比交通运输行业高出50%。

为缓解不断增长的全球能源需求,提高能效势在必行。数字技术将促进能效提升10%-20%。为支持净零目标,资本密集型行业正在努力实现能源生产和工艺用热的电气化,同时确保发电符合行业内部制定的可持续性倡议。

同时,在最具挑战性的经济区和工业部门,碳交易和碳税减排政策使企业能够获得适当的资金用于脱碳投资。对可再生能源和智能电网的投资与碳交易相辅相成。凭借支持分布式发电源和电网的数字解决方案,我们可成功追踪从可再生资源到工业最终用途的碳排放情况,而到后面,通过互补的质量平衡解决方案,我们可计算和追踪利用可再生能源生产的成品的碳强度。

到2050年,化石燃料仍将是全球能源的重要来源。同时,碳捕集、利用和存储(CCUS)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电气化也是推动减少碳排放的关键因素。由于新投资几乎全部用于低碳电力来源,加之能源密集型工厂中传统的二氧化碳排放设施和流程需进行改造和更换,包括炼油装置、大宗化学品和铝等金属,因此电气化的作用将日益凸显。这种投资的转变将催生新一代数字解决方案,以满足对电气化日益增长的需求。

将挑战转化为机遇

随着分布式电力资源的发展,电网将需要适应快速扩展和发展的分布式电力生产、存储和消费模式;新的数字软件则需同步满足发电系统的创新需求。

电网需要在现有容量的基础上稳步扩展并升级结构,以消除单点故障,并适应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动态特性。传统电网升级成本高昂,而且也缺少常用的输配电管理数字解决方案。在设计解决方案的底层架构时,必须考虑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的普及,以进一步优化和保护电网。

随着配电系统越来越复杂,传统的可靠性和故障预防管理方法可能不再适用。基于先进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的数字技术将帮助运营商快速有效地应对不同系统的情况。成功的数字管理系统能让客户细致、直观、全面地了解配电网络的运营情况。

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利用分布式电源获利正在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也使得配电公司能够从分布式电源和存储的运营、优化、维护和定价中盈利。随着汽车电池容量和性能的提升,移动网络可作为连接电网的存储元素为企业创造收益。

在网络安全方面,可以选择在满足标准、快速反应和为电力供应商更新系统方面有丰富经验的软件供应商。

微电网已成为填补区域空白的重要投资领域,同时可满足大型电力用户、社区和地方的需求,并提高其可靠性和安全性。有效的数字解决方案有助于微电网的高效、优化发展和与区域电网的整合,并以更连贯、更智能的方式发展,通过积极创新和采用新的发电互连存储确保可靠供应。除了电池存储,氢燃料电池存储的商业化等创新也可以进行轻松整合。

工业设施中的分布式发电也可以实现电气化。热电联产优化了发电过程中的余热利用,以补充工艺用热。在工艺设备上采用自适应过程控制和数字孪生技术能够以最优方式发电并预测可用电量。作为该领域的一项关键技术,数字软件有助于在更广泛的工业实体中推广热电联产,包括能源管理、电力设施优化和自我维护的先进过程控制。

数字技术能推动分布式发电、电池、存储和集成方面的创新和积极规划,以应对日益互联的电网带来的风险。人工智能、高级分析和系统风险分析对于了解和规划复杂系统至关重要。采用严格机理的数字模型可对新的电池化学成分和工业规模的燃料电池进行建模和选择,在促成初创企业和创新者的生态系统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能源管理及其他

在流程工业向低碳转型的过程中,电气化将发挥重要作用。未来,运输燃料将逐渐被新的可持续材料所替代,微电网在工业场所能源管理方面的价值将日益凸显。工业电力生产商需要将现场消耗和产生的电力中的可再生能源与相关的碳足迹效益挂钩;生产商则需要优化发电,用电力满足工艺过程能源需求。

【行业动态】工业物联,让智慧生产触手可及

Fair Friend Group

由于数控机床和数控技术在诞生伊始就具有以下几大特点:

(1)数字控制思想和方法

(2)“软(件)硬(件)”相结合

(3)“机(械)电(子)控(制)信(息)”多学科交叉

因而其后数控机床和数控技术的重大进步就一直与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直接关联。

21 世纪以来,智能化数控技术开始萌芽,现今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智能传感、物联网、大数据、数字孪生、赛博物理系统、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数控技术深度结合。

同时伴随着中国制造业加速转型,精密模具、新能源、航空航天、轨道交通、3D 打印、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迅速崛起,其生产制造过程高度依赖数控机床等智能制造装备,这将成为数控机床行业新的增长点。

友嘉集团一直走在机床技术更新前沿,基于数十年的机床生产管理经验,依托IoT、AI、5G大数据等先进技术,针对机床行业现实问题,创造面向全球、全行业的工业物联智能管理解决方案。

自动化生产线智能解决方案

Fair Friend Group

什么是“智能”?

针对工厂规划、产品研发、工艺执行、制造运行管理,运营,服务支持等业务活动,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实现工厂的优化运行,就是所谓“智能”。

数字化智能工厂建设是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主战场,从数字工厂到智能工厂的演化是自动化和信息化的不断深入融合的过程。

针对 “ 汽车轮毂自动化生产线 ”方案,友嘉集团采用粗加工和精加工两条线进行,年产达 40 万件。

在粗加工产线上,采用4 台 FTC 数控车床和桁架线实现自动化加工。

在精加工产线上,OP30 采用 2 台日本TAKAMAZ 精密数控车床 X- 150C;OP40 采用 2 台 VMP 立式加工中心和 2 台 FANUC 关节臂机器人共同加工完成。

同时,精加工产线上配有在线自动测量,对产品进行质量控制。这不仅突破了场地限制,减少人工使用量,且具有自动测量、质量精确控制的功能,也是2D红光成像技术在自动化生产线上的成功运用。

颠覆传统,开创未来

Fair Friend Group

友嘉集团将持续发挥制造数智化转型行业引领作用,始终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身作则;满足制造企业数据信息化、制造智能化、协同网络化、定制个性化等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赋能更多制造企业生产管理数智化转型升级,助力中国机床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行家论道:在5G工厂预见智能制造未来

24小时不停歇的传送带上,整齐划一的机械手臂,分毫不差的精准作业;智能工厂和物流仓库里,自主导航的AGV小车往返穿梭,自动装卸搬运货物,让物料周转高效敏捷、灵活有序;忙碌运转的港口,集装箱码头通过远程控制,实现自动化、无人化装卸与运输,加速物资高效流转……这些应用场景之所以能够顺畅运行,离不开高带宽、低时延、大连接的5G网络支持。

5月10日,至顶网首播的“行家论道”访谈节目精彩开讲,杭州市经信局产业数字化推进处处长黄若飚,紫光股份旗下新华三集团副总裁、解决方案部总裁李立,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政企客户部总经理朱智俊,以及至顶科技CEO兼总编辑高飞以“5G赋能 智造未来”为主题,就5G在行业的落地应用发展展开深入探讨交流。

扬帆启航 5G行业融合应用

5G融合应用是促进经济社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重要引擎。为了鼓励和支持加快5G发展,国家及各省市这几年密集出台了相关政策。在《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政策助推下,5G行业融合应用快速增加,行业市场接受度不断提高。杭州市政府也早在2019年就连续出台了相关政策和规则,树立了将杭州打造成具有全球影响力5G第一城及5G网络建设全国示范区的目标。

新华三集团副总裁、解决方案部总裁李立表示,“5G除了消费级toC领域应用之外,更重要的还是和行业的结合。新华三一直在大力推动5G与行业应用的融合,目前已经推出若干个5GtoB行业解决方案,并已有落地实践。”

其中,在杭州萧山建设的紫光股份智能工厂,已成为新华三“5G+智能工厂”实践的标杆。在生产制造环节,通过应用5G相关技术,达到了降本增效的目的,为“5G+工业互联网”应用树立了行业典范。

迭代升级 5GtoB技术支撑未来工厂

面对未来工厂全设备感知及产业链协同的特点,为了满足未来工厂在业务协同和数据交互方面的新需求,对应的5G技术也需要不断更新迭代。

在智能工厂中,通过5G定制专网及定制云网技术,实现了网络的精细化切分,以满足内部外部不同场景的需求。新华三集团副总裁、解决方案部总裁李立称,“在智能工厂里采用5G定制专网后,用户数据留在园区内,保证了工厂内部敏感数据的安全性。另外,智能工厂内部的5G定制专网也将与5G定制云网融合,以解决后续工厂及园区私有云方面的需求,支撑未来其它业务发展。”

李立特别强调,不止在智能工厂的应用,在5G定制云网方面,新华三也已有丰富的方案和落地实践。其中,在5G+智慧矿山、5G+教育、5G+4K/8K直播等领域,新华三的解决方案都获得客户好评。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政企客户部总经理朱智俊表示,对于工业互联网场景化需求,杭州移动特别制定了“双5G”政策,通过千兆有线和5G无线技术,对未来工厂及其它领域的行业应用进行优化,满足5G工业互联网应用中固定连接及无线连接的需求。

困局待解 新华三趟出应用落地新路

在政策的积极推动下,5GtoB项目蓬勃发展,行业对5G的接受度不断提高,但现实情况是,5G网络建设速度远远快于行业应用推进速度,5G在行业市场渗透率仍然比较低。

李立指出,除了“5G+工业互联网”的升级及改造成本问题以及企业对投入产出比的顾虑外,目前5G行业融合应用面临的最大一个挑战就是双方对彼此的业务及技术并不熟悉,缺乏既懂技术又懂生产的人才。

新华三集团在5GtoB行业方案实施过程中,秉承着“同吃同住同劳动”的原则,与客户一起推动方案的部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另外,现阶段制造行业中的终端设备、现场的网络与5G的兼容性也需要双方密切配合来解决。新华三在这个过程中,也摸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案,对“5G+”在其它行业的推进起到借鉴作用,化解了行业对“5G+工业互联网”技术应用的顾虑,客户对新技术的接受度得到大幅提升。

日前,工信部印发《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2022年工作计划》,启动实施2022年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提出打造“5G+工业互联网”升级版目标。作为数字化解决方案的领导者,新华三将坚持“云智原生”战略,围绕行业应用场景落地需求,以不断进化的“数字大脑”,加速5G赋能百行百业应用落地,为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制造业如何迎战长尾供应链、如何应对B/C融合趋势?

过去几年里,我们可以清晰观察到高科技制造行业的「融合」——传统只有B端业务的企业,随着能力的增长、私域等渠道兴起,纷纷尝试直接接触消费者;传统单纯面向C端的企业,为了确保供应、加强管控,开始往价值链前端扩张,从管控一级供应商延伸至2级3级等供应商集群和多区域制造基地。扩大到全球视野,出海、全球化企业的融合趋势则更为明显。

另一面,高科技制造业的市场也在经历巨大变革,“多品类、小批量、多批次”成为行业的基本要求。从制造业生产的角度去观察,这意味着高频交易和复杂长尾供应链的挑战。

一面融合、一面速度,制造业的深刻变化企业应该如何化解,又能否变挑战为机遇?「微软行业新视野」力邀微软大中华区制造行业负责人刘嘉带来深度案例拆解,以庖丁解牛之刀笔,为我们分析案例客户遇到了什么、又做对了什么。

某颇受年轻人追捧的3C品牌,其销售网络、门店遍布全球。它面临的挑战包括:

全球供应链的备件管理效率不高,难以满足及时需求

全球各地的市场对售后、营销体系的需求不一致

当前客服体系分散,区域间配合不顺畅

刘嘉认为:“及时性越来越成为必须,探讨「是否」的问题为时已晚,现在应该直面「能否」。”

利用D365 F&O 及CE 的配合, 微软团队在6个月的时间内设计了一套全球备件端到端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快速解耦重构了205个业务流程,升级507个业务节点,覆盖了全球24个仓储及配件中心。从而实现了全球备件管理的一体化,包括计划、采购、仓储、运输和逆向返回等各业务的有效集成。

刘嘉表示:“流程背后是能力。全球化的制造,既是生产能力,又是全球管理能力。”微软Power Apps 可以快速基于平台建设人、店、物、奖、促的管理能力,通过对标杆区域的业务总结形成可复用的系统功能。由于Power Apps的低代码开发特性,还可以很快地落地到所有市场。

刘嘉指出:“当消费者埋怨客服时,企业应该思考,我们有没有服务好客服?”事实上,售后服务是一个产品的支柱。利用D365 和MW的配合,技术支持人员可以通过Teams作为面向客户的接口,与客户和现场技术人员共同创建虚拟团队,使用网络视频和虚拟桌面共同讨论现场问题,并通过SharePoint创建知识管理体系。同时还可以实时查获系统中的产品状态,通过在不同区域内调货及在不同门店补货等方法降低库存成本或增加营收,提升运营效率。

其实这个案例背后还体现了制造业乃至所有产业当下数字化转型的一个深刻变化——来自业务的挑战不再能被一个简单的产品化解。我们需要思考的,是一整套相互配合的解决方案,也就是从IT到DT的转向。事实上,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综合使用微软智能云矩阵四大服务,也就是Microsoft Azure、Microsoft 365、Microsoft Dynamics 365及Microsoft Power Platform低代码应用平台来系统完成数字化转型。

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是提升企业生产力的完美合作伙伴

多亏了物联网(IOT)和人工智能(AI),商业世界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当今精通技术的世界里,看到数以百万计的设备在交互、交换数据,并将有价值的见解转化为重要的行动方案,确实令人着迷。多亏了物联网(IOT)和人工智能(AI),商业世界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确实,它们使企业减少了对人类的依赖,而更多地依赖于机器。现在,企业可以更轻松地聚合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并做出明智的决策,从而利用智能技术实现业务的巨大飞跃。 尽管物联网和人工智能在系统中都有其至关重要的意义,但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融合已超越了仅启用智能家居安全系统和智能手表的范围,它们现在已经成为企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许多企业开始使用人工智能来释放物联网的全部潜力。其中,亚马逊(Amazon)、甲骨文(Oracle)和微软(Microsoft)等领先公司已将人工智能功能整合到其物联网应用中,以为其业务带来更大的灵活性。事实上,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现在更加实用,几乎在每一个技术节点上都得到了应用,即在线业务、在线工具、开源API、机器人技术、医疗保健、云端和移动设备等等。 从技术上讲,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紧密关联。一方面,物联网可通过互联网连接获得高质量的见解,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则有能力根据智能分析做出明智的决策。同样,物联网获取并转发数据,而人工智能解锁智能响应。总之,当两种技术结合在一起时,它们可以为企业带来广泛的利益。 预测分析以获得理想结果 基于人工智能的物联网系统使企业可以有效、实时地使用预测分析。这两者有能力处理大量数据,并在长期决策中带来创新。嵌入物联网系统的人工智能能够根据获取的数据进行预测,检测要纠正的缺陷,并确保理想的结果。嵌入在系统中的这些技术可以快速响应问题、自动更正并在需要人工干预时发出警报提醒。因此,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融合正在帮助企业确保其业务朝着最佳成功的方向发展。 更好的风险管理 与AI一起运行的物联网可以更好地预测广泛的财务损失,并帮助企业了解降低或管理风险的适当方法。这些组合技术以不同的方式支持各种类型的业务,即对于重工业运营而言,它可以提供更准确的数据,并有助于改善工作场所的安全和损失预防能力。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它可以帮助了解某些风险并更快地解决索赔。对于IT行业,它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增强的自动化、数据收集和工作流程优化,同时处理财务损失和网络威胁。 减少生产停工和系统故障 在某些行业,例如制造业,设备故障可能导致重大损失。支持人工智能的物联网系统具有预测性维护能力,可以提前预测设备故障,并安排有序的维护程序。凭借其预测性分析和可见性,它可以帮助制造商了解资产何时将发生故障以及发生故障的原因。因此,他们可以采取预防措施来避免停机和系统故障或将影响降到最低。 通过更好的库存管理改善供应链 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帮助企业实时跟踪和管理库存,并确保它们永远不会缺货,也不会造成积压。借助物联网支持的实时库存管理系统,公司能够预测其采购并相应地规划库存。事实上,人工智能和物联网使库存管理变得非常简单。该系统具有简单的用户界面,将会计核算与库存跟踪、销售订单和交货计划、库存控制和调整以及采购管理工作流程集成在一起,无需任何培训即可轻松管理库存。许多企业正在利用AI和IoT技术来消除供应链中断或将影响最小化。 提高连网设备的可扩展性 由人工智能驱动的物联网系统可以跟踪和记录人机交互的模式,进行分析并汇总数据,然后再从一个设备转移到另一个设备。它们还可以通过数字化基础文档、生成电子发票,在单个云平台上管理和自动化所有业务合规性来简化业务工作。准确地说,这两种技术消除了操作中的冗余,将数据减少到准确和精确的水平,并采取明智的行动。因此,人工智能与物联网系统的结合提高了连网设备的可扩展性。 总结 物联网和人工智能在让企业更高效地运行功能和推动成功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有了这些技术,业务流程变得异常简单、安全和灵活。现在,无论是会计工作还是员工管理,企业都可以在几秒钟内更准确、更安全地完成大量任务。不可否认,凭借关键的预测、精确的数据分析和自动化的操作流程,依附于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服务正在帮助企业获得更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