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之必要,在工业世界一览无余

由Unity实现的数字孪生正在为这个世界降本增效

元宇宙元年虽然还只是去年,但公众对于这个字眼的好感与热情已经渐渐溃散,人们所期待的有似科幻电影的生活场景并没有出现,而有近500条回答的问题“元宇宙是骗局,还是人类的未来?”正在知乎被热议。显然,在娱乐、社交和游戏领域呈现商业元宇宙还为时略早,尚且需要一系列数字与物理基础建设的不断完善,才能最终实现由真实感的虚拟世界带来的沉浸式体验,但在工业世界,有关元宇宙的一切正在悄然发生。

如果说商业元宇宙的关键词是“沉浸式”,让碳基生命有限的体验感变得多元化;那实现工业元宇宙的要义就是放大“透明度”,一旦物理世界在数字维度的映射变得可触达,虚实同步也就有了更切实的意义。数字孪生在虚实世界之间实现的联动与协作,正在为工业世界带来了效率的指数级提升。

数字孪生:工业4.0推力

毫无疑问,数字孪生将成为智能制造领域未来的主流标配,在不同行业的工业4.0征程中成为核心推力。在工业场景中,数字孪生所实现的虚拟仿真,不仅可以在完全无实物阶段用虚拟硬件开发软件,还可以在虚拟环境中不断验证开发结果,大幅度降低了开发成本和周期;而在开发完成后,日常运行的每一个决策也都可以在由虚拟仿真提供的预测与指导下获得最优化。

数字孪生天然地适合工业4.0时代的柔性生产线,因为柔性产线的特质之一就是极高的定制化生产能力,同样一条生产线可以通过快速部署,生产完全不同的产品,所以无论前期开发,还是后期运行,数字孪生的助力不但不可缺席,还增效可观。

Unity:数字化转型的技术译者

柔性生产线的普及,意味着数字孪生将成为工业世界的标配。在数字世界中,代码是通用语言,而让所有行业的从业者在一夜之间学会新的语言,显然并不可能,所以数字化转型的重中之重是为代码这一少数人掌握的语言安装翻译软件,唯有这样才可能实现数字孪生的准入门槛的降低,最终以最小成本让数字孪生技术助力实体经济的发展。

来自Unity完善的工具链与服务项,就是数字化转型中的翻译软件,除了适合零基础用户的工具包可以完成一键自动生成之外,一系列定制化服务也帮助用户轻松实现从know到how的快速进阶。短期驻场式的搭建辅助与使用培训,不仅让工业领域中的数字孪生更易实现,也让企业在完成数字化转型后无需增加额外的人力资源成本。在Unity的助力下,不同领域的从业者都可以通过低代码甚至无代码的方式,轻松构建快捷而实用的数字孪生应用。

变革正在发生,未来无声降临

由Unity实现的数字孪生项目已遍布全球的各行各业,在为这个世界降本增效的同时,也在不同垂直产业内完成深度革新。

在能源产业,光伏电站可以通过虚拟仿真实现更高效的节能减排;水利工程同样可以通过数字孪生搭建智慧水务系统,实现事半功倍的管理效果;而在矿山项目中,实时3D技术让开采区域的多维度可视化成为可能,不仅提高了掘进速度,也升级了安全系数。

在智能制造领域,Unity与海尔智能研究院合作的卡奥斯 COSMOPlat 数字孪生平台,是国内首个5G+工业边缘云渲染平台化解决方案,通过创新性地降低数字孪生渲染任务对端侧算力的性能要求,让跨行业用户可通过5G网络随时访问平台并获得高保真、高精度的实时渲染仿真模型。与此同时,用户也可以同步获得基于既有的标准和技术架构再次开发数字孪生的能力,真正实现快速高效的数字化转型。

作为数字孪生未来最重要的主战场之一,智慧城市将赋予城市生活全新的样貌。在已经完成的上海国际汽车城“自动驾驶虚拟仿真平台”项目中,基于Unity平台所构建的覆盖安亭所有区域的数字孪生,将整个街区的物理空间数据完全映射至数字世界,不仅实现了对500公里道路场景的实时精准还原,还将真实场景中的行人、其他车辆、天气、光照等动态数据纳入,让基于数字孪生的“仿真”更“真”,虚拟平台的搭建不仅降低了实验成本,也大幅提高了研发效率。

数字化潮水下,所有人终将彻底浸润于时代浪潮

在中国这个全球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里,丰富的制造业应用场景正等待着数字化潮水的润泽。而作为全球超过半数游戏开发者选择的实时3D引擎,Unity在工业领域同样有着得天独厚的技术优势;同时,高度的易用性设计与更低的使用门槛,也让Unity成为助推数字化转型、赋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幕后推力。

虚实两界的渐渐交融是我们这一代人正在亲历的巨大变革,在日常生活纬度,这种感受可能暂时并不剧烈,但在工业领域,风驰电掣的进阶式发展将在未来几年内为各行业完成智能化改造。对于时代而言,数字化转型并不是一个选项,而是必经之路,而像Unity这的数字孪生关键底层技术提供者,也将为中国智慧工业的未来提供丰沛能量。

探寻中国经济发展的韧性

不断攀升的用工­成本,居高不下的物流费用,无法及时送达的零部件,以及100多天的外销断裂,都让从事汽车配件外贸行业的李娟头痛不已。

疫情之下,她试图通过加班来追回一些营业额,但收效甚微。另一家汽车电子公司负责人,也在反思自己的经营策略,不但搁置了开拓国际市场的原有计划,还考虑实施战略收缩,“万一现金流崩得太紧,再来一次黑天鹅事件,可就要出大问题了。”

事实上,当前环境下,汽车行业的困境并不是偶然事件,困局之下求破局。不确定时代,企业如何重塑增长思维?

不确定环境下的产业底层逻辑

正在变迁

服装行业的思维转型,或许能给疫情中的销售,带来一些思考。库存曾经是服装行业最大的问题。近年来,运动品牌和快时尚品牌的大战,就是围绕去库存展开。疫情带来的供应链上下游成本高企,更是让服装品牌步履为艰。原有销售模式难以为继。他们找到了“先销售、再生产”的办法。

近几年,越来越多服装生产商改变了生意逻辑,在直播间带货,先卖后生产。先拿到确定的“订单”,再下到工厂,按需生产,完全摆脱了库存困扰。

事实上,在零售行业的变革,已经不是孤例。

在极端不确定环境下,企业生存的底层逻辑正在发生变化。消费互联网正在走向产业互联网,如果说消费互联网主要解决交易效率的问题,那么产互联网,则主要解决产业效率的问题。当下不确定环境,加速了这个进程。

虽然这是当下行业的思考,但早在消费互联网时代,京东就做了产业互联网的事。作为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新型实体企业,一端连着消费互联网,一端连着产业互联网,覆盖超5.8亿消费者、千万级自营商品SKU、数十万品牌商和制造企业、全国各大产业带。这种独特的业务模式,能够让京东洞察和触达从生产到消费的每个环节。

京东云上,这两张大网高效运行,打通了消费供应链和产业供应链, 实现了数实融合,使得京东能够实时洞察消费需求,拉通两端,从生产端反向推动消费端,最大化提升产业效率。

这种数字化转型的方法京东云把他叫做:数智供应链。数智供应链是在京东19年转型实践中,反复验证的一套数字化转型方法论,旨在用数智化技术横向连接生产、流通、服务的各个环节,贯穿供应链全链条,从而降低社会成本,提高社会效率,助力城市、企业客户在数字化转型中提升韧性。

以C2M场景为例,京东618吸引消费者的低糖电饭煲、新风空调、扫拖一体机器人等,都是新兴细分需求下的“新品类”——这是新品中最尖端、最大胆、最富有挑战性的部分,有接近50%的用户认为,这些新品“越来越懂自己”。

基于京东云打造的乡村数智操作系统,广汉市依靠大数据分析提供了“反向定制”建议,生产者据此改变了配料和包装,让销量暴增了46倍。对于厂商(农户)而言,专注于生产制造,或输入创意;对于平台来说,借产业链优势、大数据沉淀帮助其最终落地并实现收入。二者耦合在一起,根系更深,红利更大。

目前,京东C2M服务已覆盖超70个一级品类,并和九阳厨具、雷神、松下、美的、惠普、恒安等近2000余家知名品牌达成合作,助力品牌商加快新品开发速度、提高新品开发成功率,未来两年预计将服务超过10000家品牌及工厂。

思维升维找机会,业务降维

求发展

不久前,一家名为格力博的新能源园林机械公司推出了“一芯家”新品牌,成功转舵国内市场,并快速获得5万台订单。很少人知道,两年前它的主业还是外贸出口,在欧美割草机市场已经占据27%的市场份额,是全球新能源园林机械行业的隐形冠军。

疫情刚刚开始时,这家企业曾面临原材料、海运价格上涨的巨大的压力,仅物流费就增长了6倍。疫情,让这家成立已经13年的出口企业不得不思考新的命题——如何打开国内市场。

关键时刻,常州市钟楼区为园区内制造企业推出了“超级虚拟工厂”,帮助格力博解决了难题。这个超级虚拟工厂由京东云、智云天工、常州移动打造的5G+AI制造云平台,借助“超级虚拟工厂”对消费端大数据来找到市场需求,通过新品牌打开了国内市场。同时通过“超级虚拟工厂”,将600多家制造企业联结起来,实现了资源配置的最大化,也在平台上解决了供应链难题。

思维升维找机会,业务降维求发展。格力博的案例是中小企业通过对整体产业链效率思考,在更长产业链条上发挥自己优势并成功稳定发展的典型。这种横向连接生产、流通、服务各环节的数智供应链模式,也正成为产业数字化转型实现数实融合的趋势。

过去10年,产业数字化经历了飞速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企业实现了业务上云,完成了基础设施的数字化。现在,产业数字化正在迎来以数智供应链为特色的下一站。“上链”,通过数智供应链实现更高效的转型,成为城市、产业、企业韧性发展的关键。

对于城市来说,提升经济增长韧性是当务之急。城市数字经济,是一个涉及数据要素、技术创新、平台企业、产业生态、制度环境等方面的复杂系统。仅靠单点数字化的突破,不能解决全面问题。要以更宏观的视角,站在全供应链环节,思考当下的转型问题,寻觅更大范围、更宽领域的全面链接,实现全局数智化变革。

换道领跑,“换道”是方向,“领跑”是目标——曾经以煤炭资源著称的河南省鹤壁市,转型目标很明确。

曾经“靠煤吃煤”的鹤壁市,享受着资源红利带来的增长,但也承受因多年开采而留下的“生态疤痕”。困则求变。京东云给出了“换道领跑”的建议。服务鹤壁市激活数智供应链能力,在升级传统产业的同时,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优化提升现代服务业,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实现了从“一煤独大”到“多业并举”的良好局面,走出了一条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特色之路。

不仅如此,京东云助力鹤壁打造智能制造产业园,以京东订单及外贸订单为牵引,围绕3C电子产品等终端产品汇集智造企业,实现集群发展。目前,鹤壁智能制造产业园已有10个项目落地投产,2021年创造产值1.67亿元,累计带动鹤壁新增出口额超17亿元。

距离鹤壁1300公里的台州玉环市,也享受到了转型升级所带来的实惠。水暖阀门是台州玉环第二大产业,但近10年来,行业发展遭遇“销售渠道开拓难”“数字化转型贵”“产业链把控难”等难题。

京东云联合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围绕水暖阀门产业全周期、全链条新优势重构,以“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为核心,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新技术新服务模式,推动产业链资源、服务生态资源集聚,形成一批典型应用场景,构建了龙头引领、梯队协同、优势互补的水暖阀门新智造产业集群。

目前,斯丹特阀门、利群阀门等50多家企业,已依托产业大脑开展数字化改造和前期调研改造工作,企业成本降低50%以上。

社会化才是发展韧性的未来

未来的产业竞争将不再是单一优势的竞争,而是整体产业效率的竞争。抓住数智供应链,就抓住了高效转型的先机。

近期,国务院国资委发起了现代产业链链长行动计划,培育央国企勇作链长,补齐产业链短板。无论是新能源汽车,还是工业互联网,抑或智能制造,每一个传统产业的转型背后,都映射出整个产业生态的革新。

越来越多“链主”企业,利用数智供应链能力,集合产业链生产、供需等环节,形成网状产业生态,在各地政府“链长”引领下,协调资本、市场、人才等资源,带动链上企业抱团取暖,实现“雁阵”齐飞。

数智供应链也正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以拉脱维亚往兰州运玉米为例,过去,货主需要耗费数个小时查询、测算不同的联运方式,现在,依托京东云为兰州新区打造的多式联运平台,货主能够自动匹配耗时最短、费用最少的路线。

京东云还为兰州新区多式联运全产业链,包括生产、物流、仓储、金融等实体企业,打造了统一的技术底座。同时,结合京东商业生态能力,以多式联运平台弥补产业能力,推动本地特色农产品“走出去”,并通过平台提供集中且更低成本的物流运输服务,推动周边国家战略性资源“引进来”。

在能源方面,国家电投最近联合京东打造综合能源体系,依托京东云技术能力,将打造以三网融合为核心的数字化底座,依托数智供应链建设链接县域综合能源及乡村振兴产业链,构建高效、稳定、绿色、低碳的能源保障体系,既提供具有价格优势的能源供给,又激发县域经济活力,这种融合供应链生态,数实融合的方向越来越成为大型企业未来的方向。

中国有5亿多农民,相似的劳作积攒了同样的焦虑,为产品销路犯愁。“不会卖、发货慢、品质差、信息少”,农产品供应链上一系列问题瞬间爆发。大部分乡村,整个农业,广大农人,亟需一场新的供应链变革。

如今,数智供应链正成为乡村的第四条致富路。在陕西白水,京东云为白水果业搭建了苹果产业智能供应链服务体系,实现信息技术与苹果种植、加工、仓储、营销、管理及服务的全面深度融合。目前,白水苹果年均产量53万吨,产值48亿元,机制冷藏能力47万吨,是白水县的首位产业,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主要抓手。

不止白水、元阳,借助数智化产业链,京东云在助力越来越多的特色产业带发展。四川眉山小水果、铜川中药材、广西梧州蜂蜜、河南鹤壁红薯,一个个鲜活案例,让京东的助农成色十足。

疫情及全球化退潮等多重冲击仍在持续,未来产业浪潮依旧充满着不确认性,加剧产业数字化变革正带来巨大的经济重构机会。作为产业数字化的下一站,数智供应链无疑将成为重塑产业全球竞争力的核心引擎。一手上云,一手上链,也将成为企业高效转型、重塑韧性的最佳路径。

制造业转型如何“解压”?华为云有破局之道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高校毕业季,教育部官方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达1076万人,首次突破千万大关,并创历史新高。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发展期,叠加散发疫情等不确定性影响,就业人数众多、就业难的问题再次被提及,“最难就业季”的言论不绝于耳。

但市场真的如此饱和吗?现实情况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供需错位现象异常明显。人社部2021年统计数据显示,制造业是人才需求最大的行业,占比38.7%;更有人社部、工信部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显示,到2025年我国制造业人才缺口或将达到3000万左右,缺口率高达48%。

那么,为何逐年增长的毕业生人数不能覆盖逐年扩大的人才缺口呢?这或许还得从制造业的发展上来解答。

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压力

提起制造业,大家脑海里浮现的往往是机器轰鸣的流水线与日复一日的重复劳作,而随着消费带动产业结构的转型,人们的就业观念也随之转变。比起自由度更高的互联网行业,沉闷、繁琐的制造业已不再是毕业生的优先选择。

然而在日新月异的技术变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制造业正在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加速转变,制造业所需要的也不再是简单的“螺丝钉”劳动力,而是更多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方面的高新技术人才。例如,可以帮助制造企业构建设备、产品、订单、流程、员工、客户、供应商的全连接,实现生产过程可视化、可追溯、可优化与设备预防性维护的物联网专业人才;可以帮助制造企业充分挖掘生产、运营数据价值以支持决策科学化的大数据专业人才;可以帮助制造企业提高智能化生产与运营水平,实现降本增效的人工智能专业人才;还有可以帮助制造企业上云,稳定IT与运营成本,提高生产力与业务敏捷性的云计算专业人才。

可以看出,从“制造”到“智造”,物联网是连接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桥梁;数据治理是企业数字化释放价值的手段;人工智能是业务场景升级的核心驱动力;而上云赋智是企业迈向数字化的阶梯。制造企业在数字化转型升级过程中离不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关键使能技术,以技术创新赋能业务管理,从而盘活数据使生产决策更高效已成为当前制造企业提升自身竞争力、应对时代挑战的必然选择。

华为云构建制造业数字化矩阵

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服务领域内潜心投入与积累的华为云,对技术创新有着执着的追求。华为云结合自身技术研发积累与制造领域数字化实践经验,创新打造出华为云工业物联、数据使能、工业智能中枢、智能制造云平台(IMC)等核心技术产品与解决方案,实现对制造企业从连接、驱动、数据到一站式信息服务的全面赋能。

1、工业物联平台,构建制造数据统一底座

如果说数据是数字经济时代的“石油”,那么物联网技术则是提取数据,并将其传输到分析引擎进行提炼的油泵,已呈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价值。然而在涉及工厂互联互通的核心生产领域,OT数据治理成为众多制造企业的瓶颈:数据采集采不全、效率低;数据实时处理难、质量低;数据管控标准混乱、无法协同管理等。面对这些挑战,如何让OT数据可用可信,实现生产现场的实时数据治理和闭环,华为云工业物联平台解决方案应需而生。

华为云IoT以万物互联新范式为技术基础,构建“端边云”三位一体的工业物联平台。工厂车间终端现场数采,提供5种本地数据接入模式,支持超过1000+种工业协议/驱动,覆盖95%以上的PLC/CNC设备与控制器、存量系统、上位机、数据库等,实现了生产数据入口的统一和融合,确保了OT数据可采可信可用;边缘平台,通过简单易用且功能强大的零代码孪生建模引擎,支持设备、场景、机理多维快速建模,打造时空一体的场景化工厂数字孪生;云上集控平台,以多形态灵活部署的方式,对“一集团+N工厂”多层级联集约管理,实现集中定义、统一标准和多边分发/运维/管理,通过技术集约建设、资源集约管理、服务集约管控、品牌集约塑造等提升制造企业管理效率。

2、云上数据使能,全面释放制造数据价值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企业积累的数据呈现井喷式激增,如何对海量的数据进行分析治理并将其资产化是激发数据要素价值的关键。当前,制造企业面临着缺乏全局决策数据与数据管理体系、数据孤岛、数据采集难、效率低、质量差等数据资产化阻碍。面对这些问题,华为云数据使能解决方案为制造企业提供了思考方向,让企业不再望数据兴叹。

华为云数据使能服务可帮助制造企业“集、存、管、用”好数据,为企业提供感知业务、跨越孤立系统的数据资产智能管理解决方案,实现全域数据入湖,帮助用户构建引擎层、治理层、资产层、应用场景层等方面的能力,多角度、多层次、多粒度挖掘数据价值。在引擎层中,华为云智能数据湖覆盖海量数据接入、数据分析和图计算等分析场景;在治理层中,华为云使能套件DAYU Ekit通过将数据治理的方法论和流程标准化,以数据地图和资产管理工作台的形式,辅以AI技术驱动,帮助企业加速数据资产化;在资产层中,华为云资产中心DAYU Hub为用户提供丰富的行业算法、指标与资产模型;在应用场景层,华为云根据场景颗粒度大小,落地管理驾驶舱、数据自助分析、数字化工厂等数据应用场景,全面释放企业的数据价值。

3、工业智能中枢,驱动制造变革核心动能

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技术之一,是推动制造业智能化的关键一环。Gartner预测,到2023年,在数据管理中使用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帮助企业机构进行更多的自动化工作。然而,目前人工智能在工业场景中的渗透率依然相对较低,由于工业场景多,AI使用门槛高,工业企业面临的AI落地难的痛点,对此,华为云给出了自己的解决之道。

基于盘古大模型、知识计算、天筹AI求解器等坚实AI根技术的华为云工业智能中枢解决方案,和具有丰富工业场景的AI运营管理中心,提供帮助海量重复场景提升效率的全域感知服务、帮助提升多域协同能力的决策优化服务、以及帮助传承专业知识的知识计算服务。制造企业可按需调用这些专业服务,通过持续的应用优化与业务数据反馈,快速实现智能化升级,从而提升企业研发、生产与管理效率,降低成本,增加产品和服务价值,以及探索企业新的业务模式。

4、IMC智能制造云,重构制造数字竞争力

随着数字化转型进入深水区,上云用数赋智将成为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突破口。制造企业愈发重视数据的价值,如何依托数字技术与创新构建企业数据战略与企业数字平台,实现研发、生产、供应、销售、服务和办公等各环节数据流转与有效分析,是重构企业行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针对以上场景,华为云创新提出了IMC智能制造云解决方案。

华为云基于自身经营及产线数字化改造经验,结合生态伙伴工业软件能力,面向工业企业打造了包含工业云商城、企业工作台、集成工作台和零代码平台的IMC智能制造云平台。工业云商城提供基于各种工业场景、沉淀各种行业数据与AI资产的解决方案和实践;企业工作台统一账号和用户体验,聚合工业数字化服务,打造行业专属、个性化工作桌面;集成工作台作为工业应用的连接器,提供行业标准的API开放服务,聚合企业应用并集成资产沉淀,并轻量化各业务环节的大数据分析服务;零代码平台为制造企业快速定制各种开箱即用的轻量化应用,或仅通过托拉拽即可开发可视化报表,从而助力企业实现创新与快速迭代。

持续创新打造制造业标杆案例

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但制造企业,特别是中小制造企业却面临着“不会转”、“不能转”和“不敢转”等转型压力。华为云制造业数字解决方案以数据先行切入数字化转型,构建数据采集、数据治理、智能分析和一站式云平台,帮助制造企业从具体业务场景出发从而获得实效。

例如,华为松山湖工厂手机数字化生产线智能化升级实践中,通过应用华为云工业物联平台实现了生产工艺流、价值创造流、全生命周期数据流的在线监控与服务,将全年生产效率提升了30%。信义玻璃作为全球领先的综合玻璃制造商,依托华为云数据使能平台,打通IT和OT数据,架起了物理世界与信息世界的桥梁,建立起信义集团的“中枢神经系统”,支撑数字化生产的同时推动节能降本,提升了企业经营效率。一汽通过华为云工业智能中枢打造了智能维修服务,通过抽取算法、构建知识图谱、适配领域知识挖掘智能推理、自研图引擎超高性能查询等手段,将一次性修复率提高了4%、维修等待时间降低了23%、厂家支持介入率降低了30%。欣冠精密通过华为云IMC智能制造云平台集成“云智控”解决方案,以数字信息为驱动力,实现智能化决策与控制,自动化匹配生产与供应需求,并通过智能算法等应用精细化管理效率,将能耗浪费降低了6.8%。

如今,全球经济都面临着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未来预期不确定性增加的三重压力。正如华为中国区副总裁、华为云中国区总裁张修征所言,宏观经济“三重压力”下,数字化转型是“解压”关键。华为云将数字技术渗透到制造企业研发、运营、生产、销售、供应、服务全生命周期各项应用中,并通过数据的自由流动构建一个全互联、全仿真、全智能的智能制造新模式,助力制造企业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与增长极,致力挖掘转型中的新动力,实现挑战中的稳增长。

以创新的数字化手段,实现绿色智能制造可持续赋能

随着“双碳”正式升级为国家战略,各产业链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各大行业也在不断优化能源、人工、产品、技术等结构,特别是领先全球的国内工业产业,“绿色低碳环保”的概念已经逐步渗透到企业战略制定上,这种趋势在各大工业头部企业的技术产品研发、业务逻辑上体现的尤为明显。

在7月14日施耐德电气绿色智能制造创新峰会上,来自工业领域的众多行业领袖、专家与生态合作伙伴就双转型目标下,工业企业面临的内外部挑战与机遇、数字化“服务”的全新内涵等主题展开了深入分享与探讨。会议上,施耐德电气传递出 “数字落地,抱团前行”的智能制造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数字化是提升绿色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不二之选

数字化、智能化是国内近几年传递极为广泛的概念,在工业潮流中,智能制造是数字化概念落地最佳的应用场景,从研发、生产、制造等环节中来看,富含创新能力的智能制造将会是各家企业把握未来可持续发展、抵御风险能力的优质领域。

会议上,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工业自动化业务中国区负责人庞邢健表示,可持续发展和数字化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两项企业长期战略,数字化赋能是帮助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他认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主要从三个层面逐步落地,首先是高效生产,通过全厂统一的管控平台和智能监测系统,可以把可持续发展的KPI融合到日常运营管理中,包括碳排放、环境监测数据、生产节拍、生产能效、产能利用效率、质量合格等相关的KPI。

第二是绿色产品,一方面通过循环利用,消除浪费,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和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另一方面通过优化产品碳足迹,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中和。最后,企业不仅要实现自身的碳中和,也要通过数字生态圈赋能客户和供应商实现全价值链的碳中和,最终兑现社会承诺。

从施耐德电气在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来看,产品研发、产线生产、生态维护的这些维度都需要通过数字化能力进行优化改造。

另外,深入国内工业产业现状并用长远的角度分析,数字化能力对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赋能其实更偏向于基于时间轴的横向发展,这是一种绿色制造的能力。

纵深分解,基于数字化对工业顶层设计能力更多的来源于智能制造。根据大会介绍,在工业领域,施耐德电气拥有覆盖从设计建造到运营维护,全生命周期绿色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如流程和工厂自动化、工厂和企业能效管理、绿色智能制造和精益咨询、工艺仿真优化、数字化交付以及供应链控制塔等等方案。第三方权威机构的市场调研显示,依托工业物联网的闭环能源管理技术,可以带来大约23%的能耗降低;通过专家远程监控和运维优化,可实现最高43%的能耗降低。

我们认为,绿色制造和智能制造的结合发展是未来工业大市场需要同时把握的两个方向。对此,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工业自动化业务中国区负责人庞邢健表示:“在充满变化的大时代背景下,工业企业的未来正是绿色智能制造。推进工业的高质量发展,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智能制造与绿色制造并举,更需要持续创新与健康生态圈的支持。秉承绿色智能制造理念,施耐德电气将依托数字化技术专长和可持续发展经验,携手产学研用各领域伙伴,一同迈向开放、高效、韧性、可持续的未来工业。”

“无场景,不落地”,施耐德电气将持续深耕行业创新

让笔者记忆深刻的是,本次大会上,施耐德电气一直都在强调数字化对于不同行业和企业的赋能。无论是工业互联还是智能制造,流程工业、离散工业、混合工业,都需要依据行业属性和企业痛点进行需求打磨。庞邢健在会中表示:“对于不同类型的工业企业,目前的数字化水平,行业现状和挑战,行业的发展目标是不同的。数字化赋能的重点领域也是不同的,需要结合企业实际需求,紧跟行业趋势。”

在实际的数字化赋能中,施耐德电气绿色智能制造的核心理念是实现四维融合,全面提升效率:

能源和自动化的融合:要实现节能减排,必须在能源的使用过程中进行优化,这就需要将能源管理系统和生产过程连接起来,从而提高能源效率和生产效率。

云边结合,实现从终端到云,数字化与物联网的融合:将来自终端的关键数据进行采集,通过云端管理系统和平台实现对数据的管理与分析,从而充分挖掘数据的价值。

通过工业软件实现“贯穿整个生命周期的融合”,从设计与建造,到运营与维护,实现全生命周期的优化。

从分散式管理到集成化的企业管理,通过数字化平台,将企业分散的、相互独立的各个点,例如工厂、楼宇等,利用更加全面和完善的管理体系,实现集成化管理。

对此,施耐德电气在本次会议上还邀请了包括江苏金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农化行业、有色金属行业的代表企业展开圆桌会议,详细介绍了各大行业绿色智能制造的需求和痛点,以及施耐德电气是如何对不同行业进行赋能。

圆桌上,施耐德电气工业自动化中国区战略和业务发展总监申红锋介绍到,在推广绿色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之前,施耐德电气会在自己的23家工厂做相应的一些实践,其中有15家真正的数字化工厂和智能工厂,并且包含14家的绿色工厂。

申红锋补充到:“不同行业在数字化转型方面所面临的、聚焦的主要问题和施耐德电气提供的一些方案适配度较高。比如说流程行业,像白银有色重资产密集性的行业。企业的主要需求是把资产的利用率的最大化,同时解决他的员工技能的问题。施耐德电气在协助客户建设新工厂之前,会提供整个的端到端的数字孪生技术。从工艺模拟、工厂模拟,到真正生产运营端,包括设备,资产运营等,全生命周期的复合方案来提升整个企业的运营效率和能源效率。”

对于离散设备制造业,申红锋认为企业面临更多的是如何进行柔性生产,拓宽他们的业务,做好服务、加强客户粘性。针对这些需求,施耐德电气会利用工业软件、自动化、数字化和能源管理的技术,通过有机的融合帮助不同行业的企业去解决他们真正在生产、运营管理各方面的痛点和挑战。

但是要做到真正赋能每一个行业,做到场景落地,生态建设必不可少,从上下游合作互补反馈是目前把握各大场景需求最为有效的形式。对此,施耐德电气也一直致力于开放式创新型工业生态圈的打造,已连续3年举办绿色智能制造创赢计划,孵化中小企业生态伙伴,为行业发展提供可落地、可复用的解决方案。

从数字化赋能开始,深入发展绿色智能制造,这是施耐德电气跨越三个世纪后对当下产业思考的成果。深耕行业痛点、加速场景落地也将成为施耐德电气在未来国内工业市场发展的重要路径,这家百年巨头企业已经开始了中国新工业的时代征程!

智造升级|汽车制造企业的数字化供应链升级之道

上海实业交通电器有限公司是上汽集团旗下汽车零部件企业,主要产品是汽车用电动玻璃升降器、喇叭、遥控钥匙、油泵电机等车用电器。上实交通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第一辆汽车上海牌汽车的汽车喇叭、电器开关就是我们这样一家曾经的街道小厂制造的。目前。上实交通成为年销售额几十亿的汽车零部件企业。近几年,上汽集团加大了零部件企业的整合力度,让我们和中国第一大汽车零部件企业延锋合并,希望我们能够借助延锋的全球平台在未来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

一、汽车制造企业供应链现状

2020年的疫情让很多人见证了上汽的制造能力,上汽五菱用短短几个月时间准备了大量的口罩,成就了人民需要什么我们就制造什么的口号。但是这样的豪言壮语需要强大的供应链规划、整合的能力,在短暂的缺口罩的危机后,如果还是觉得疫情的影响是短暂的,那么只能说,我们还是太单纯。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整个供应链都在为缺芯片而发愁,某些整车厂甚至有汽车先销售,等芯片到达再拉回4S店补装的情况。所以汽车爆发式增长这么多年之后让我们有机会放缓脚步,在更多的细节上重新审视我们的工业4.0,重新定义数字化工厂的意义。我们就像一个武侠剧中的杨过,被砍断了双臂,打得体无完肤摔下了悬崖,才有机会获得修炼绝活武功的机会。

上汽和延锋集团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如图是整个汽车行业对汽车零部件企业供应商做的一个供应链情况和摸底调查。

我们可以看到,上汽整车厂的核心零部件企业以合资和独资企业居多,在被调查的808家企业中,我们遴选了46家进行调研,这些零件供应商涵盖了电器,车身,外销,底盘,动力总成,内饰,空调等各个方面具有很强行业代表性的企业。在表中可以看到,这些企业有合资、外资、民企、国企。他们的运输方式有拉动,而且以拉动居多。从这张表中的供应链现状分析中可以看到,上汽供应商在系统能力上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对于库存及计划的管理能力等有很强的把控能力,一半以上的供应商初步实现了供应链数据的对接,没有能力做数据对接的供应商不超10%。这些供应商除了给上汽,其实也给沃尔玛、宝马、福特等车厂供货。

在被调研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中,60%以上的企业使用了SAP、QAD,大多数企业对于自己的供应链成品库存,原材料库存和生产计划及二级三级供应链是愿意开放数据的,其中愿意开放接口占比46%,也就是说数字化供应链的数据打通问题是有需求、有意愿的。

作为第一梯队,延锋实业交通的信息系统及数字化能力是比较靠前的,但是供应链在延伸管理以及供应链数据打通方面,还是有很多问题,对于整车企业,我们需要有更精准的计划以及中长期的预测计划,希望对第三方库存自运的货品有更为快捷的、精准的了解。对于供应链,我们需要对交付、备货、产能数据等有即时的掌握。在疫情下,我们需要补充一点新的需求,那就是——供应商、承运商是不是有疫情,人员核酸数据能不能共享,我相信这也是绝大多数零部件企业目前遇到的困境和问题。举个小例子,我们需要车企开放精确到小时的实时总装需求,希望车企的供应链管理系统能够更智能,能够做到防错和提醒。对物流状态,我们希望能看到像电商那样实时的位置状态信息跟踪,让我们能更好地对订单进行跟踪。

我们的入厂物流现状。我们从车企预测计划开始准备,一直准备至我们获得较为精准的滚动计划,SAP系统会根据WMS的库存情况及MRP策略跑生产计划和物流计划,计划员会根据自己的经验转化成采购订单。其实,这样的人为调整越来越少。但是,这次疫情又导致了超负荷运行,需要大量人为干预。在这之后,供应商在EDI中完成对采购计划的确认,随后进行制造配送。WMS在收到货品后,开始入场物流的操作,这里有一个零部件企业的供应特点,就是我们要对包装器具,就是空箱进行管理,以最精益的方式重复利用这些包装器具。目前,这个流程缺的是在途货品、第三方库存货品及实时库存的管理。所以在缺芯片的这段时间,我们在难得的产能富裕的情况下,对WMS,AGV,MES, EDI等系统做了一个重大的升级,将WMS和EDI彻底云化,将在途,厂内物流,委外库存,第三方库存等全部纳入系统的管理范围,重新和供应商确认框架协议,将实时库存的录入与接口作为我们的合同标的之一。科箭协助我们升级了WMS、TMS,云化后的系统支持多租户,解决了很多原本困扰我们的信息安全问题,很适合我们这样拥有庞大供应商群,在全国各地租借了很多第三方仓库的企业。

二、汽车企业数字化供应链的需求

下图是我们入厂物流的一个业务场景,主要是原材料入库的一个场景,SAP系统通过定时接口将原材料采购订单同步到WMS系统,作为仓库和对供应商送货收货的依据,供应商到货后仓库进行检验、收货及上架,我们结合AGV做了物料超时缓存区的一个流程,物流AGV是我们这次改造的一个重点。由于我们的WMS上的时间比较悠久,也比较强大,我们将大量的MES触发动作即时传递到WMS,由WMS计算调度AGV的系统,我们采购了几十台海康的AGV,这是因为海康的AGV标准型号可二次开发和定制的难度比较高,所以价格十分低廉,但由于我们的WMS的精准计算和调度,让整个AGV的系统的实施成本降低了三分之一,所以成本是一切改进和优化的前提。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MES系统,由于以前我们公司报工一直是调用WMS接口,这件事情的起因是我们公司的物权责任是在报工阶段发生转移的,现边的生产阶段制造中心是所有产品的物权所有者,产品下线报工后,物流部就接管了物权,所以报工成为了一个关键控制节点。以前物流部扫描入库报工是在成品物流仓库的这一刻,现在提前到MES确认成品下线的那一刻,这将成品库的实时性提前了一个多小时,但是由于WMS的报工接口实在是太好用了,经过那么多年的考验,而且AGV同时又是WMS做调度的,所以原本MES应做的报工任务我们还是用WMS去完成。所以,我们再一次证明了很多事情存在即合理。

我们可以看到,前面一张表中红色指定的区域是发生AGV呼叫指令出库的地方,AGV指令出库以后,待检配的工人会将部分任务交给配料车绑定,在屏幕显示的任务中WMS告知AGV到哪个地方去接货,AGV系统会询问WMS出库现在具体哪个位置,调度空闲的位置以及空闲的AGV车,以提高效率,这就是我们与众不同的存在即合理的WMS报工流程。报工方式还是保留了原本WMS接口,当MES呼叫AGV成品完工后AGV就会来取整包装的成品,成品被AGV承接后立即呼叫WMS接口,完成报工,跳过了原先成品缓冲区、成品短驳区、成品仓的上架扫描,提前完成了成品报叫。

我们的物料超市入库流程。基于商品的最少最大的安全库存,当物料超市的货物少于安全库存时促发补货,WMS生成补货任务,补货任务会定时执行,一至两小时执行一次,按托盘生成任务,配料工将整托盘的东西移到超市的入库接驳位,搬运工通过搬运物料到Dolly,然后呼叫AGV向现边区输送。

接下来简单介绍下我们的一些成品出库指令,由SAP创建后通过接口向WMS创建销售出库类型的订单,仓库通过订单进行备货,拣货,发货,这些就不一一介绍了。

对于零部件企业来说,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对供应链的管理自动化,供应链智能化,已经初步觉醒。高度自动化,智能化以及供应链的协同成为共识,这样的共识是建立在系统,用户以及设备,产品互联的基础上,我们已经看到在产业链数字化,智能化让我们能在更多的成本上得到控制,能够给我们更大的利润空间,所以我们会义无反顾地沿着这条路继续走下去。

三、数字化供应链打造行动,包装器具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再此回到我们的老问题,就是空箱问题。我曾经多次因为缺供应商的料箱导致无法下线,无法供货的情况,也就是因为这些成品料箱的缺货,导致报工无法进行。汽车零部件行业有个特点,就是包装器具特别昂贵,一个包装器具可能上千,需要重复利用,有时一个包装体就是箱子,如果带IoT和RFID,它的价值可能是数千元。所以我们的料箱也经历多次进化,从最初的一个不可折叠的铁箱到后来的可折叠铁箱,到现在的围板箱。围板箱的发明显著降低了成本,而且降低了把空箱运过来的物流成本,因为可以通过折叠,可以大量节约空间,空箱的很容易收纳。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就是包装器具可以能有了成套的问题,因为料箱有天地盖和围板几个部件形成,原来折叠箱没有这样的问题。所以我们就要让这些需要成套管理的产品能够继续管理起来,有时运输可能天地盖和围板箱不是同一车辆运输的,运过来的不能同时用,成套运输过来才能在现边去使用。

所以,我们和科箭研发人员一起开发了一套包装器具全生命周期的系统。

首先要了解汽车行业对物料状态的一些定义,我们的包装器具也是具有良品、待检品、不良品以及报废品这样一个概念。对于很多不良品来说,和报废品的区别在于,不良品是可以再抢救下,也就是通过返修,维修来修复成良品,我这里画了张类似芯片的一张图,主要讲的是物料的转换,一方面表达整个物流状态可以转换关系,另一方面也表达出我们整个汽车行业对芯片的一个渴望。

对于包装器具,为了便于数字化管理,我们在很多年前把数以百计的普通包装变换成了几种标准的包装。通过不同集合来区分这些包装物,来进行分类管理。包装器具的管理分类方案从投入开始,要计算整个物流环节的数据。这些数据的维护环节、流转路径以及拉动节点规划,在周转期间我们还要考虑流转的账务,存货管理,包装物的更新维护信息,还需要考虑很多管理流转,账务流转,账务管理,包装器具的维修,个体的追溯以及优化退出信息的这些维护,这里退出包括维修,报废,置换的一些操作。这些大量的数据,包括包装物流的重量、尺寸的信息维护,对我们来说,管理维护成本是十分巨大的。原来我们是通过Excel和简单的表单来管理类这个方法,他的传递性、交接性、协同性都很差,所以我们利用科箭的WMS开发了一套,增强了包装器具的出入库管理以及对这些包装器具的物料状态管理,并配合生产计划制定出空箱计划。因为没有把包装器具包含到BOM中,所以这样一个计划是游离在MRP之外去跑的空箱计划。可以让管理者和生产计划人员可以更精确的了解到包装器具目前的情况,在一定时间内,预测空箱计划做出及时预警,让部门做出响应。我们在系统策划中,也考虑了特殊包装器具的问题,比如,二次成套问题,两套围板箱如果是不同的部件损坏是可以拼凑出另一套,部分包装器具的损坏也是可以通过修理来改变,延长了整个包装器具的生命周期。

四、车企数字化供应链升级,从上云开始

最后我想讲一下最重要的,在整个系统的防范中改变了原先的部署方式——部署到云端。以前的那些信息安全和宕机问题都交给专业的供应商做这样的事,减轻了我们IT维护人员的工作量。未来,我们可以继续扩展,通过应用优化计算引擎,通过对于包装器具和物流状态的多种约束条件和约束模式,包括对于第三方的多物料代码管理,以及多仓管理,通过系统进行代码转换。这些包装管理的属性和代码转换以及状态的一些管理,是基于科箭目前开发的一个WMS库存管理和多仓位管理的方式中的。这是整个包装管理器具的一个关键点,我们对于多批次收货以及二次成套问题也在系统中进行了优化,这部分不是WMS原来的功能,是我们在整个优化过程中优化出来的一些功能。对于料箱的出库管理,这里列了一些管理关键点,库存周转,多次处理,分配规划以及拣货方式方面一些配置。最后对包装器具添加了比较多的特殊属性,比如,包装器具的使用寿命、循环次数、维修次数、以及长宽高,体积面积承重,堆叠高度等,未来可以为智能化仓储做一个前期的数据准备。包括材质,是铁还是木或塑料的,我们都在系统做了定义,这是目前使用到产品的一些库存管理属性。

最后谈一下系统高可用的部署。云部署和SaaS化是未来的高可用方式低成本部署的方式,在这套系统里完全云原生,客户端是基于安卓系统,支持专用扫描器和安卓系统手机,特别是手机支持,让我们降低了在第三方库存以及一些信息化程度比较低的供应商的部署成本。这个系统在科箭和我们上汽集团的行业云帆一尚行的努力下成为集团第一批在建的SaaS系统,目前在上汽的郑州,上海,南京等地都已建设了中心,未来可能在云南等地建一些数据中心。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优秀国产软件在我们的行业云中完成部署,成为汽车行业打造数字化服务的基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