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进入规模化落地期,西门子助力中国制造业乘风而上


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广大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必修课,推动各行各业发生深刻的变化。西门子作为全球数字化发展的先锋和推动者,持续打磨与丰富产品线,携手广大合作伙伴共建开放创新、互利共赢的产业生态。

近日,西门子中国数字化工业集团2023媒体沟通会在北京召开。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西门子大中华区数字化工业集团总经理王海滨与各事业部总经理集体亮相,分享了西门子如何通过深化数字化转型,帮助工业企业灵活应对挑战、实现高质量发展。

数字化转型如何触手可及?西门子Xcelerator给出答案

“数字化转型的最终目标是助力企业实现‘多、快、好、省’,以及在ESG概念下,迈向可持续发展。”王海滨讲道。如今,数字化已经从最初的概念讨论、灯塔项目探索尝试阶段发展到全面深化阶段,并以惊人的速度向传统产业的“深水区”挺进。占据中国工业企业数量90%以上的中小企业更是成为当前数字化转型阶段的主力军。相比于行业龙头企业,中小企业借势转型升级有着更加迫切的需求,但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和风险。如何帮助企业更有效、顺利地达成数字化和业务转型目标,实现敏捷、高效、可持续的发展?西门子给出的答案便是开放式数字商业平台西门子Xcelerator。

数字化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一步一步脚踏实地才能得以实现。王海滨认为,中小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需要根据自身现状,从易到难,量体裁衣,分步实施。技术层面上,将数字化转型的大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局部小任务,最终实现企业级数字化转型的目标。西门子Xcelerator平台上琳琅满目的技术,就像是无数个积木小模块,Xcelerator确保了这些“积木小模块”的互操作性。商业模式上,为了减少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的一次性投资,西门子Xcelerator通过“即服务”的模式,从传统购买设备或软件作为企业的资产,转变为购买服务,进一步降低了中小企业的投资门槛。

具体来看,西门子Xcelerator包含三大组成部分:第一,来自西门子与合作伙伴的优选数字化解决方案,具有互操作性、灵活性、开放性和SaaS等特点;第二,开放的生态系统,融合跨领域的技术、知识和经验,赋能用户灵活选择其个性化解决方案;第三,利用持续迭代的线上平台,支持各方伙伴之间的互动与协作。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市场,西门子 Xcelerator已于2022年11月正式落地中国,已上线西门子Xcelerator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包括,一键调试软件功能包OneBC、赋能工业领域从业人员高效实现技术能力提升的学习平台1847以及西门子SIMICAS®智维宝。

本次沟通会中,西门子数字化工业集团各事业部总经理也向与会媒体重点阐述了如何借助于西门子各类创新技术,助力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目标,并进一步分享了业务发展策略、产品蓝图以及各行业典型应用案例,以及围绕可持续发展与低碳领域的探索和实践。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数字化工业集团高级副总裁兼工厂自动化部总经理,卫岳歌(Joerq Westerholt):

2022年,“西门子工业边缘商城”成功发布,商城中不仅能够购买工业边缘相关产品,还能看到来自生态伙伴的解决方案。西门子希望借此打造一个开放的生态,并欢迎各行各业的合作伙伴加入其中,贡献和开发出更多适用于工业领域的APP。目前,“西门子工业边缘商城”已上架超过30多款西门子研发的APP,主要聚焦于工业边缘相关的数据连接、数据服务,包括提供企业透明运维、自主运维和智能运维的数据应用型APP。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数字化工业集团高级副总裁兼运动控制部总经理,李雷:

根据工信部数据显示,2021年工业领域碳排放,占整个中国社会碳排放总量约50%。从生产过程来看,变频器、驱动电机等工业设备更是减碳的重中之重。西门子一直追求能源的高效率使用,目前西门子变频器已达到欧洲国家最高标准,能源使用效率达98%以上;西门子推出的IE4电机,较上一代IE3电机,能源消耗减少21%。此外,西门子还推出了含有碳化硅技术的低碳产品SINAMICS DCP 250kw。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数字化工业集团高级副总裁兼客户服务部总经理,杨大汉:

西门子已为众多标杆企业提供了从设计、咨询、规划、实施到运营的全流程数字化转型服务。目前可提供西门子SIMICAS®智维宝和西门子TIA博途两款相对标准化产品,其中SIMICAS®智维宝可以跟踪设备的维修维护情况,在硬件不更换的情况下对软件进行升级,并且便于设备制造商部署,可进一步帮助中小企业享受数字化转型带来的红利。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数字化工业集团高级副总裁兼过程自动化部总经理,马睿德(Markus Lade)博士:

数据孤岛是工业场景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西门子的解决方案是用一个一以贯之的数据库,支撑从工程公司、设计院到运营的整个过程。比如西门子的COMOS软件,利用一体化软件思维实现工厂的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协同设计,从而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值得关注的是,过程自动化部于今年成立了新的软件部门,能够将来自工程设计的数据,推送至用户的手机和iPad上,即西门子COMOS Mobile Worker。模拟分析软件则可以将所有的工艺数据通过计算机模拟生产,以提升工厂运行效率。此外,西门子中国研发的SiePA系统,可通过人工智能算法预测设备潜在风险,确保工厂稳态运行。

西门子数字化工业软件大中华区高级副总裁,戚锋博士:

数字化时代,企业从设计、研发、运维、供应链到生产环节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工业云提供了一个非常标准的工具。西门子工业云中不仅集合了西门子工业软硬件,还将数字孪生的模型镶入其中。但是并非所有企业都可以一步实现从本地到云端的复制。因此,西门子提出了混合式SaaS,其核心就是允许本地使用软件的客户将本地布置和云端布置进行组合。此外,西门子布局的低代码,可为企业的业务人员提供快捷、灵活、方便的工具。技术层面上,低代码为企业提供了两个最重要的完善数据系统的手段,一是完善了现有系统的持续定制化,支持企业发展,使得ERP系统变得更加灵活;二是可以从产品的源头与供应商分享产品数据。

小结:

回望过去三年,全球市场充满了各种挑战,给人们的生活模式、工作模式、合作模式都带来了重大影响和变化,但这些挑战却也让各行各业变得更具韧性。进入2023年,更多新的变革将会涌现,通过有效使用数字化技术,企业便能降低风险,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作为时代变革大潮中的智慧先锋,西门子在硬件、软件以及数字化解决方案领域拥有完善的研发、制造、服务和应用体系,基于西门子Xcelerator开放式数字商业平台,将进一步助力中国企业以数字化、低碳化的生产方式,高效的能源管理模式,把握数字化转型规模化落地的高速发展期!对于西门子来说,他们肩负的不只是企业责任,更多的还有社会责任和行业责任。我们也期待西门子发挥更多时代楷模的榜样力量,助力中国制造业乘风而上!

立邦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以绿色制造稳步向“双碳”目标迈进

日前,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公示《2022年度绿色制造名单》,立邦工业涂料(上海)有限公司成功入选“2022年度国家级绿色工厂名单”[1]。这是立邦在中国的第6家国家级绿色工厂,标志着立邦正严格遵循绿色企业经营模式,以先进优异的能效水平,稳步向国家提出的“双碳”目标迈进。

  绿色制造名单的推荐工作由国家工信部例行开展,旨在贯彻落实《“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助力工业领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企业最终获得认定不仅需要经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推荐,还要经过严格的专家评审,并就绿色制造水平关键指标接受动态管理。其中,“绿色工厂”是指实现了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能源低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全生命周期绿色化的工厂,在节能降碳方面具有引领作用。

  双碳背景下,节能减排已经成为了社会和行业的共识。立邦心系行业绿色未来,从“智能制造,工业4.0”的生产制造模式出发,充分运用数智化转型,使整个生产制造全流程做到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并利用自身技术专长和管理机制创新,推进资源再生利用和废物减量化、循环化,尽可能减少业务运营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作为立邦中国在上海的四大涂料生产基地之一,立邦工业涂料(上海)有限公司在基础设施、管理体系、产品情况等方面的考察中均获得了超出预期的成绩。通过开发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并重的创新工艺,公司将绿色基因根植于每一款新产品中,例如抗菌抗病毒净化板卷材涂料以更丰富的色彩、更多样的版型、更准确的精度、更完善的性能,开辟了洁净室的环境高标准。在绿色产品设计的基础上,公司不断升级智能化、自动化、高效化的生产设备,以及贯穿整个生产过程的智能管理系统,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削减污染物的排放,并通过科技构建生态平台,实现生产过程的能源低碳化。不仅如此,立邦工业涂料(上海)有限公司正在加速推进厂区光伏电站建设,以进一步降低企业能耗,提升智能化管理水平。

  自2017年工信部开展以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为主体的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立邦已先后有6家工厂被认定为“国家级绿色工厂”,数量位于行业前列,另有立邦原生植萃漆、立邦儿童漆等多款自主研发的产品被认定为“绿色设计产品”。此外,立邦参与制定了《涂料行业绿色工厂评价导则》等绿色制造标准,对于涂料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模范性的作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和近期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绿色发展》白皮书再次强调了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重要性。立邦深知,绿色制造是建设“制造强国”的内在要求,也是行业转型发展的方向。未来,立邦将继续以“永续大地精‘彩’”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最高指导原则,持续提高数字化和绿色化融合的水平,不断检视全价值链上的每一步碳足迹,以科技创新赋能绿色的行业生态链,为助力实现“低碳”目标、构建低碳循环型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联通:深耕“双千兆”网络 夯实交通强国建设新底座

2月18日,央视朝闻天下报道了中国联通为四川宜宾打造的“5G+车路协同智慧接驳、智慧物流示范线项目”。

在宜宾黄桷坪大道上,一辆车路协同自动驾驶接驳车正在行驶。从人工驾驶到自动驾驶模式只需一键切换,司机全程充当“安全员”,车身搭载了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智能驾驶系统,装备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可以与道路两旁隐藏的300多个传感器相结合,实现高清定位和快速识别障碍物等功能。

据悉,四川联通创新使用“1+1+2+N”架构,打造了场景最复杂、车型最多、西南片区最长(12公里)、国内首个主城区全开放式道路的5G+车路协同智慧接驳、智慧物流示范线项目。1张5G专网,通过在车侧端布局5G专网满足车联网高速移动环境下低时延、高可靠的通信需求,在路侧端布局“千兆光网+5G专网”双网络,保障路侧子系统海量数据与边缘计算、云实时通信;1个云控平台,打造5G车路协同云控平台,提供多设备、多事件、多场景服务应用支持;2条示范线路,建成6公里智慧接驳路线和6公里智慧物流路线;N个智能网联应用场景,基于5G专网基座实现智能网联17+标准服务场景、100+扩展服务场景。

具体来说,利用5G网络、北斗、激光和视觉导航定位技术,实现车辆地图的高精定位;依托5G+MEC云网一体化架构,以5G专网为基础赋能智能网联汽车各类应用,实现全息感知、避让换道、礼让行人等功能;“5G+切片”实现端到端专属通道,保障业务交互低时延、稳定和零中断;“5G+云控平台”实现数据共享,提升了通行效率、运行效率、管理效率、处置效率,降低了事故发生率。

从自动驾驶到智慧物流,中国联通逐步将智能网联汽车与绿色动力电池、智能制造产业有机结合,实现了人、车、路的有效协同,形成了智能、高效、安全的新一代城市道路交通系统。

而这都得益于“双千兆”网络在宜宾智慧交通领域发挥的重要作用。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厦门为全国第二批千兆城市授牌,四川宜宾就是这批新入选的全国千兆城市之一。如今,宜宾市每万人拥有5G基站14.2个,5G用户占比34%,实现了城市家庭千兆光网全覆盖。

“截至目前,中国联通携手中国电信打造了全球规模最大、带宽最高、速率最快的5G共建共享网络,光纤入户已经覆盖4.5亿户家庭,千兆用户规模今年提升了5倍,‘双千兆’已服务全国160余个地市。”中国联通副总经理唐永博在第二届“千兆城市”高峰论坛上表示。

万物智联时代,“双千兆”网络已成为推动智能制造、乡村振兴、文化旅游、智慧交通等各领域发展的新优势。

随着全国各地智能网联车建设驶入“快车道”,中国联通充分发挥自身在“双千兆”网络、车联网、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技术优势,让“聪明车”驶上了“智慧路”。

除了四川宜宾外,河北雄安、福建厦门等城市同样入选全国第二批千兆城市,而智慧交通的创新应用也在这些城市上演着。

“前方发生车辆碰撞,后方智能养护车需要避让!”荣乌智慧高速公路管控中心的大屏幕上突然出现一条紧急提示。与此同时,提示信息已同步下发至安装有车载智能单元(OBU)的养护管理车上。管控中心根据车辆实时定位及时向养护管理车辆发出避撞信息,车辆驾驶员按照提示及时降速、变换车道,整个操作一气呵成、安全可靠,信息交互顺畅,提示明确。

荣乌高速公路新线项目是雄安新区“四纵三横”区域高速路网的重要组成路段。2020年,河北联通、河北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河北交通规划设计院、联通智能城市研究院等单位联合申报的“5G+智慧高速荣乌新线示范应用建设项目”正式启动,旨在搭建智慧高速公路全过程管理体系,实现人、车、道路、环境的互融互通,为司乘构建便捷舒适、高效畅行的出行服务。

现如今,由河北联通参与建设的荣乌智慧高速公路管控中心,已不仅仅是智慧高速的大数据中心,更是掌控全局的“智慧大脑”。

“我们的智慧大脑,不仅有‘记忆力’,而且有‘鉴别力’,”河北联通项目负责人介绍到,“我们一方面能通过5G专网的泛在接入能力,把整条高速的各种数据进行汇聚、处理和分析,另一方面利用5G MEC就近提供算力,提供承载人工智能、交通优化算法的能力,为驾乘人及管理部门提供‘感知、分析、决策、控制、服务’全链条支持。”

往常,交通监管部门进行监控追踪的时候,都是通过多个摄像头的空中“接力”来人肉搜索、确认一个车牌号的驾驶轨迹,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容易出错。

现在有了“实时数字孪生系统”,一切都变得大不一样。

为了实现对于交通态势的实时监控,河北联通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数字孪生等技术,搭建了实时数字孪生系统,对车辆、交通事件、违法行为等信息进行实时提取,通过虚拟数字空间对现实交通系统的仿真重建,实现车辆轨迹跨镜头跟踪和交通事件监测等功能,可以做到车辆唯一ID连续跟踪,为交通调度管理提供更及时、更全面的“全息视角”,提高决策效率,助力行车安全。

厦门公交5G BRT智能网联车路协同系统项目也是中国联通助力智慧交通建设的一大亮点。

值得注意的是,该项目是中国联通携手大唐移动、厦门快速公交、厦门金龙等单位共同开展的国内首个面向5G的城市级智能网联应用示范项目。

截至目前,项目已完成厦门市60公里BRT道路和5个红绿灯路口的智慧化改造以及50辆BRT公交车的智能网联改造,并发布了四项智能网联应用“超视距防碰撞、实时车路协同、智能车速策略以及安全精准停靠”。

“我们将联通5G网络优势和厦门城市公交运营专网需求紧密结合,将5G、C-V2X、MEC等先进网联技术与单车智能驾驶技术融合,利用部署在BRT车辆上的5G车载融合网关,构建了车内、车际、车云“三网融合”的车联网系统架构,同时利用边缘计算单元实现协助感知、协同决策以及协同控制的服务闭环,打造了新一代智慧公交运营网络服务典范。”福建联通相关负责人说。

而这些项目的成功落地,都有迹可循。

据了解,中国联通在车联网领域已有十余年的积淀,并成立了专业子公司-联通智网科技。

2022年5月17日,中国联通正式宣布成立智慧交通军团。本次成立智慧交通军团,也是由联通智网科技为班底,并整合了中国联通内部从事智慧交通业务的相关力量,形成“多单位协同创新、多兵种联合作战、多专业技术融合、多客户界面统一”的军团协同作战体系。

智慧交通副军团长赵晓宇表示,“我们围绕5G专网能力、边缘协同计算、安全可信终端、共性能力聚合、能力开放服务、泛在场景运营等六大类关键问题,形成‘智能车路协同系统’顶层架构,并历经2年自主研发上线了5G车路协同服务平台,实现了‘全连接可视、全数据可见、全事件可溯’,支持车路协同、远程驾驶、全息感知等6大类场景组件,平台开放了300多个API接口,能够满足多用户、多租户的独立管理和应用创新。”

记者还了解到,除上述项目外,目前智慧交通军团还完成了博鳌东屿岛车联网示范、科技冬奥-首钢5G/V2X智能网联园区、西宁园博园无人驾驶场、阳泉冀东水泥5G智能矿山无人驾驶、淄博高新区东部山体公园智能网联等多个项目,并在天津海教园、北京亦庄园区等地率先打造了全国领先的“5G+车联网”应用示范基地,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持续助力智慧交通建设。

如今,以5G和千兆光网为代表的“双千兆”网络是“千兆城市”的技术基础。中国联通将加快打造5G、千兆宽带、算力、政企“四张精品网”,全面助力“千兆城市”建设,加快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交通强国建设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落地人力资源战略,激发组织能力提升

——众业达总部管理岗《非人力资源经理的人力资源管理》专题培训

自2022年5月份以来,为了进一步提升综合管理能力,总部管理团队开启线上线下相关课程的学习,于2023年2月9日-10日开启第二场线下专题课程《非人力资源经理的人力资源管理》。

循“新”而动,逐“绿”前行!2023钢铁展洽会4月日照举行

宏图新启,战鼓催征。由中国设备管理协会冶金行业国际合作中心、北京国联视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主办,冶金工业网和冶金工匠微信公众平台支持的第三届中国钢铁产业链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展洽会(以下简称:2023钢铁展洽会)将于2023年4月26-28日在日照国际博览中心隆重举行。展出总面积约20000m²,专业观众30000人以上,近300多家展商携创新产品及前沿技术盛装亮相,涵盖钢铁物联、低碳节能、焦化、烧结、炼铁及铁前、炼钢及连铸、除尘环保、数字化、传动及机械设备、固废利用、轧钢及加工、辅助材料等十余个领域,全新呈现新技术与钢铁工业的深度融合,以绿色创新驱动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

这是一场传递行业发展新信号的“及时雨”。在国家大力提倡核心设备实现国产化关键技术攻坚和破解“卡脖子”难题的环境下,冶金钢铁行业实现国产化替代势在必行。2023钢铁展洽会将深入贯彻“国产替代进口低碳节能降本增效高质量发展”的宗旨,致力于打造洞悉行业走势、促进行业交流、降低采购成本、寻找代理商、考察供应商的钢铁企业一站式采购平台,囊括了政府、冶金设计院所、各矿山及钢铁企业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生产管理部、设备部、技术中心、采购部、战略规划部、能源环保部、资材部、烧结厂、焦化厂、炼铁厂、炼钢厂、轧钢厂、物流公司等采购群体及观众。此外,展洽会还以更多样化更定制化的服务为展商创造更大的参展效益,现场新品发布+线上线下双向联动,多重商业机遇不断涌现,品牌借势寻曝光,借势“出圈”就在此刻。

这是一场精准对接的“新机”展。看品牌,2023钢铁展洽会上国内大品牌、优质供应商、标杆企业等各种参展商云集;找盈利项目,展会上能看到涉及矿山、烧结、焦化、永磁电机、节能环保、炼铁设备、炼钢设备、轧钢设备(板带、棒线、型钢)及深加工等产业链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供应商。展洽会通过产品专区布局,覆盖完整产品链条,新材料、新产品、新技术、新装备、新方案等各取所需,满足不断扩大的钢铁市场需求。

增值服务广泛多元,各类展位火热招商。目前,宝武钢铁、宝山钢铁、中冶宝钢、首钢集团、北京建龙、天津钢厂、天津钢铁集团、春兴特种钢、唐银钢铁、经安钢铁、兴隆钢铁、东海特钢、华西钢铁、国义特种钢铁等重点对接企业已纷纷入驻。展位仍正在火热预定中,特装光地:光地展位提供您最大限度的设计空间,全面个性化的体现公司形象!标准展位:为您提供全套基本设施等。展位、各项服务数量有限,先到先得!详情咨询:18901056960。

2023,加压奋进的集结号已经吹响!携起手来,创造更高质量的供给,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提供更高质量的供给,是钢铁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4月26日,让我们全体“钢铁人”共聚日照2023钢铁展洽会,循“新”而动,逐“绿”前行,紧盯“双碳”目标,科学谋划、完善机制,以“碳索”之路点燃“绿色引擎”,让钢铁创造无限可能,共同推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行稳致远!

应用 | 电子元器件厂无尘车间晶圆资材搬运自动化

背景

为更好地满足电子行业日益增长的需求,在现有高度自动化的生产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其工厂内部自动化物流体系,实现指标化和数字化的系统管理,以提高生产效率。

原先在工厂的无尘生产车间里,工作人员需要“全副武装”进入车间往返运送资材和完成品,以免电子元件受污染物损害,除此以外,运输用的车辆设备往往也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污染源,易对电子元器件产生影响。

方案

作为无尘车间的工厂,对于尘粒、洁净度等环境因素需要满足规定的严苛标准。MiR 移动机器人部署后,工作人员可以不用与其直接触摸,利用 MiR Fleet 车队管理系统即能发出指令操控 MiR 移动机器人完成运输任务,亦能让其返回充电桩进行自我充电,这为电子产品多增添一份安全保障。

MiR 自主移动机器人同时根据即时指令运行,能识别周边环境,在运输转弯及高度较低的障碍避让中,表现非凡;安全避开车间内的障碍物和工作人员,准确无误地到达规划目的地,完成相应的运输任务。

MiR 自主移动机器人负责资材运输,车间里每条生产线通过设备上的电脑请求资材,然后将车间所需的资材数据整合到备料仓库区的电脑上,备料人员通过编码准备资材,通过电脑的上位机发送给 MiR 机器人完成运输资材的任务。

MiR 自主移动机器人负责完成品运输,生产车间的作业人员通过自己设备上的电脑呼叫完成品车,将完成品放置到小车的货架上后启动按钮,MiR 机器人就会自动导航前往检测站等待检测,待检测合格后,小车即会自主运输到完成品仓库进行货品的存放。

成效

车间内部不仅有效实现了自动化运输,保证车间运输安全,更减少了 80% 的搬运人力成本,将人力资源发挥至更具价值的工作岗位,进而使工厂实现降本增效的运营。

用户评价:

制造经理董宝强表示:

目前工厂内拥有约 500 位工作人员,并配备大量自动化设备以适用不同的工程项目。虽然能完成现有生产任务,但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力成本,我们认为优化内部物流系统,实现自动化运输便是达成这一目标的重要解决方案之一。

董宝强表示:

为了保证电子元器件在生产过程中不因外界因素受到污染,我们希望在无尘车间中减少人员流动性。而且货物运输通道的宽度仅为 1800mm,两旁都是自动化生产设备,无疑增加了隐形的安全隐患及额外的生产成本。如何实现更安全有效的运输,这正是我们车间所寻求的自动化解决方案。

部署 MiR 自主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后,车间内部不仅有效实现了自动化运输,保证车间运输安全,更减少了 80% 的搬运人力成本,将人力资源发挥至更具价值的工作岗位,进而使工厂实现降本增效的运营。

设备经理许飞介绍道:

在纯靠人力运输时,难免会发生拿捏不稳而导致完成品碎裂的情况,进而影响整个生产线的运营成本。如今, MiR 移动机器人的成功部署大大减少了这一风险,既为我们实现降本增效,同时缩减了因人为错误发生损害的概率。

产品:

新一代自主移动机器人(Autonomous Mobile Robots,简称 AMR)正在转变企业的内部物料搬运方式,而 MiR100 正占据主导地位。MiR100 自主移动机器人凭借其灵活性和智能技术,适用于几乎任何需要员工花时间推动或传送推车的地方。现在您可以自动化此类任务,员工也因此可以专心于高产值活动。MiR100 有效负载高达 100 公斤,可在其上安装定制顶部模块,如箱子、货架、举升装置、传送带或协作机器人手臂。顶部模块易于更换,机器人因此可以重新部署,用于不同任务。

关于 Mobile Industrial Robots

Mobile Industrial Robots (MiR) 致力开发并制造业界领先的自主移动机器人 (Autonomous Mobile Robot,简称:AMR) 。AMR 技术能够快速、轻松且经济高效地实现内部物流自动化及优化物料搬运。目前全球已有众多来自制造业、物流业及医疗卫生领域的客户引入了 MiR 业界领先的 AMR 产品,这些企业及机构的规模涵盖大型集团及中小型机构。MiR 于 2013 年成立于丹麦,现已发展成为全球移动机器人市场的领导者,在 60 个国家拥有近 220 家分销商和认证系统集成商。2018 年,MiR 由全球著名的自动测试设备供应商泰瑞达 (Teradyne) 收购,并于 2022 年与泰瑞达旗下 AutoGuide Mobile Robots 合并,合并后 MiR 提供的产品能够广泛覆盖各类不同负载的需求。MiR 总部位于丹麦欧登塞,并在纽约霍尔布鲁克、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马萨诸塞州北雷丁、肯塔基州乔治敦、新加坡、法兰克福、巴塞罗那、东京、首尔和上海设有区域办事处。

日立能源携手中国电建助力巴基斯坦实现可再生能源目标

近日,日立能源宣布将为巴基斯坦水电开发署(WAPDA)建设的达苏水电站项目提供技术支持,为该国发展水利水电,推进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贡献。达苏水电站位于印度河流域,是实现巴基斯坦2025水资源愿景的核心项目。

该电站总装机规模4320兆瓦,分两期工程建设,其中一期装机规模为2160兆瓦。预计项目投运后,两期工程年均发电量将分别达到120亿千瓦时和90亿千瓦时1。达苏水电项目将通过提供可负担、清洁和可靠的电能,帮助巴基斯坦改善能源结构,缓解能源短缺的现状,同时也将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挖掘水电资源潜力树立榜样。

日立能源巴基斯坦业务负责人Najeeb Ahmad 表示:“水电资源的开发利用是迈向更可持续未来的关键一步。日立能源非常荣幸能够通过领先技术帮助巴基斯坦政府实现其可持续能源目标,即到 2030 年前,巴基斯坦60%的能源将来自于包括水电在内的可再生能源。”

此次日立能源将与电站机电设备成套项目承包商中国电建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展开合作,为其提供800kV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GIS)和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GIL)解决方案,助力将达苏水电站发出的清洁水电输送至巴基斯坦输配电公司(NTDC)的电网当中,通过NTDC 首个765kV高压输电网络为该区域输送安全和清洁的水电。

日立能源中国区高级副总裁、销售与市场负责人杨刚表示:“我们很高兴能够携手中国电建与WAPDA 推进达苏水电站这一重要项目的建设。 日立能源致力于通过领先技术和全球资源优势,支持中国EPC走向国际市场,通过与各方合作伙伴携手共同开发可再生能源,更好地为海外电力基础设施建设贡献力量。”

近年来,紧随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日立能源一直积极参与并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目前日立能源已经与200多家中国企业在8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1000多项合作。此次提供的创新型800kV电压等级的GIS和GIL解决方案具有高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易于操作和维护。

日立能源(原ABB电网)是全球技术领导者,致力于构建清洁能源系统,共享低碳美好未来。公司为电力、工业及基础设施领域的客户提供覆盖全价值链的创新解决方案与服务。我们与客户和合作伙伴携手开拓创新技术,通过数字化加速能源转型,助力实现碳中和的未来。我们推进全球能源系统的变革,使其更清洁、更灵活和更安全,并不断推动社会价值、环境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共同发展。日立能源在全球140多个国家拥有出色的业绩表现及世界领先的装机容量。公司总部位于瑞士,在全球90多个国家拥有4万名员工,业务规模约100亿美元。

未来十年, 化工企业应如何提高资源效率及减少运营中的碳足迹?

作者:艾斯本化工行业营销总监Anahita Khanlari博士;

艾斯本解决方案专家顾问竺建敏博士

接下来的几十年里,全球化学品需求看涨,迫使化工企业增产,同时,为缓解气候和环境危机,该行业不得不向可持续发展转型。面对双重挑战,企业有必要采用创造性解决方案,回收或重复使用材料,创造循环经济,以替代线性经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12强调了“负责任的消费和生产”理念,许多化工企业已经采纳并将其作为指导方针。

化工企业正在采取各种方法来提高资源效率,追求能源效率是一个相对容易实现的目标,可能不需要大量的资本投资。当前,全球地缘政治冲突频发,能源安全和提高能源效率成为化工企业高管的主要关注点。另一个提高资源效率的方法是重复使用原材料,比如先进的塑料回收再利用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在追求最佳资源效率的过程中,与小型特种化学品制造商相比,大宗化学品制造商可能采用一套不同的策略。例如,乙烯生产商亟需减少范围1的排放,而特种聚合物制造商可能专注于消除废物和产品的循环性。无论化学产品生产工厂的规模、性质和优先级如何,数字解决方案都有助于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效率。整个生产价值链需要具备全面的视野,从整体上提高运营效率、盈利能力和可持续性。

有效的计划和调度

疫情期间,全球供应链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能源和化工行业的供应链频繁中断。医疗保健领域对塑料的需求猛增,对能源的需求却急剧下降。虽然疫情逐渐退去,世界开始重新回到正轨,但欧洲的冲突加剧了市场波动。面对如此风云变幻的市场环境,化工企业可以通过整合上下游模式保持盈利,通过生产计划和调度满足产品需求,同时节约资源(如原料),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利润。例如,东南亚知名烯烃和芳烃生产商PTT全球化工与艾斯本合作开展了一个供应链计划优化项目,以提高供应链的可见性。

提高能源效率,减少碳足迹

一些化工企业在尝试新的商业模式,以利用新原料、新能源和新产品,另一些承诺减少碳足迹,并在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除了欧盟的排放交易系统(ETS),世界其他地区也在考虑以交易市场的形式推动碳税。偏离这些目标将导致高昂的运营成本并大幅削减利润率。排放交易免费配额预计会减少,这反过来又会推高碳排放许可证价格。企业要想长期生存和发展,除了减少燃料气体和蒸汽等公用事业需求,还必须提高重要工艺的能源效率。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原材料波动、利润率较低,大宗化学品生产商只需稍稍改进操作以提高能源效率,就能显著提升净利润。

创建工厂数字孪生可以帮助识别整个工厂的机会,无需资本投资即可提高能源效率。例如,LG化学公司在韩国大山年产90万吨的乙烯工厂使用Aspen Plus和Aspen Energy Analyzer为工厂创建了数字孪生。一次能源分析就能发现约60个节能机会。在对商业和运营可行性进行评估后,LG化学选择了其中的20个机会并实施了相应的举措,最终减少了3-4%的整体能耗,估计每年将为工厂带来1000万美元的额外利润。

提高利润率和减少碳足迹的另一个途径是优化燃料、氢气和蒸汽等公用事业,一些大型化工企业正是采用积极的公用事业管理方式来提高能源效率。通过部署先进过程控制(APC)和数字孪生等数字解决方案,企业将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控制公用事业的运行情况、排放水平和降耗机会。几十年来,APC一直被过程行业用以提高过程效率。除了解决非线性问题,新的APC工具还能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ML),从工厂的历史绩效中学习,用户只需花费很少的时间,即可优化所需的经济和运营变量。同样,数字孪生是跟踪和管理排放的强大工具,还能就消除工艺瓶颈提供诸多洞察。数字孪生有助于在设备层面进行监测,定位排放源,并帮助验证和协调可用于报告和决策的全站数据。

减少废物产生

化工行业产生的废物占全球废物总量的很大一部分。废物可以是液体、固体或气体。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EPA)的数据显示,仅在美国,2019年就有2.37万台有源发电机产生了3490万吨危险废物。由于化工行业消耗大量的水来冷却过程或作为工艺的一部分,废水是最大的废物流。

为尽量减少废物的产生,化工行业以不同的方式利用数字解决方案,首先是平衡各种预防性策略,防止或尽量减少废物的产生,其次是管理已产生出的废物的策略。这种循环方法的两个方面都受益于数字解决方案的实施。例如,制造厂的焚烧会产生废物,影响附近社区的环境。其他举措包括减少对产品进一步处理的需求,或最大限度地减少催化剂的衰减。

结论

为了应对新的技术和环境挑战,化工行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数字技术。数字化解决方案对于提高资源效率和减少行业运营的碳足迹至关重要。在本文的几个案例中,我们利用数字解决方案,在没有任何新的资本支出的情况下,帮助客户提高了工厂的整体可靠性、生产力和效率。鉴于企业的资源有限,客户对负责任的生产的要求越来越高,加上化学品市场的竞争日益加剧,化学品制造商正在快速改革运营,以获得额外的收入机会。

面对全球化学品需求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压力,处于动荡市场中的企业迫切需要提高运营敏捷性、灵活性和洞察力。作为行业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领先的化工企业正在采用数字化解决方案,以提高资源效率,尽可能减少运营中的碳足迹。文中提到的公司在没有任何新资本支出的情况下,利用数字化解决方案提高工厂的整体可靠性、生产力和效率。从供应链到设计、再到生产、可靠性和维护,数字化解决方案在化学品价值链的每个环节提供运营洞察并创造价值。

从上元节灯展工业自动化,看智慧照明解决方案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夕或灯节,自古就有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形形色色的花灯,除了照明,还寄托着人们驱邪祈福的美好愿望。

如今,随着低碳环保的理念在照明系统中的应用,元宵节灯展也从传统花灯逐渐走向节能化、自动化,在色彩更为绚丽的同时,增加了形式变化,提升了观赏性。

灯展的照明侧重展示其观赏性,企业照明则更讲究实用性。随着新的照明产品、技术的发展,和企业对照明系统智能化、节能化需求的增加,向企业提供照明产品采购支持的MRO企业也迎来了新的挑战。

MyMRO我的万物集·固安捷以“维万物,成万务”为导向,通过产品场景化、流程数字化、供应智能化等迭代,为各行各业提供极致的智慧照明解决方案。

产品场景化 新年采购更简单

人是依赖视觉经验的生物,视力直接影响人行动的精准。因此,工作环境中决定人视觉的照明状况,对生产的安全和效率十分重要。

为营造健康舒适的生产办公环境,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同时实现节能减排,新一代智慧照明系统迅速进入企业MRO采购清单。

而实际置换过程中,生产建筑空间的多样性、灯具置换范围的差别、特殊环境的独特需求等,导致照明系统选择的产品搭配不当,反而给采购带来困难。

在市场迫切的需求下,MyMRO我的万物集·固安捷,沉淀近二十年本土市场的需求洞察和服务数据,将旗下数字化管理的五百万产品,搭建出一套系统化可定制的解决方案。

包含光源、灯具、照明电气及配件、移动灯具四大板块的MyMRO企业智能照明解决方案,针对不同需求将四大板块有机结合和联动,实现对灯光的简化控制和能源优化,有效降低企业采购部门选品和产品搭配的难度。通过一般环境照明、防爆环境照明、高腐蚀环境照明、潮湿环境照明等具体场景需求的细化和优化,MyMRO的照明解决方案,为企业客户实现最大限度的降本增效。

对于一般性无特殊防护要求的环境照明,如仓库、一般生产车间, 普通的LED节能系统就能满足需求。

油库、水泥加工、矿区等防爆环境照明,则要求灯具不产生火花或产生的火花不引爆灯体外环境中的爆炸物质,且灯具表面需有一定的抗污、耐腐等功能。

除固定生产办公区域,移动灯具在企业照明应用中也有着较大需求,普通手电筒、头灯等移动设备看似也能起到照明作业,但在某些场景下可能由于射程不足、携带不便、视野受限等问题影响工作效率和安全。

为此,MyMRO为企业客户精选不同场景需求的移动照明设备,对野外作业、抢险救灾等情况进行全面支持。

通过与飞利浦、KOBE、亚速旺等照明知名品牌的深度合作和数字化对接,MyMRO不断深挖企业照明场景需求,将自身在应用模型和数据分析上的优势,用于提高企业照明能效和空间优化,为客户持续打造更便捷、可持续智能照明解决方案。

流程数字化,一键下单更轻松

从搜索选品到一键下单MyMRO我的万物集实现了企业MRO采购流程数字化。

依托强大的IT研发团队,MyMRO我的万物集倾力打造开放、自主、安全的G智工业平台,实现供应商、货品的数字化管理和产品的推荐、订单、审批、对账、履约等采购全流程的可视化服务。

基于企业不同数字化程度的现状,MyMRO我的万物集为不同需求类型的客户(超大型企业/大中型企业/中小型企业)提供对应的数字化采购渠道,诸如Saas、GPS、Punch-Out、API、在线商城、手机APP、小程序等,实现企业MRO工业品的便捷采购。

对于已经实行数字化采购的客户,MyMRO我的万物集可以根据客户要求,提供Punch Out或API的对接服务。对于自身没有采购平台的客户,MyMRO我的万物集可以提供自主研发的在线采购平台(SaaS/GPS),通过引入更多优质供应商,帮助客户找到更多合适的商品。

供应智慧化 全年履约更快捷

当现代生活已习惯“当天达”、“次日达”、“次日达”等快节奏的消费品供应网络,现代生产企业也对MRO供应商的履约速度有了更高要求。

为更好地实现供应链数字化、智慧化,MyMRO我的万物集倾力部署多层级全方位全国仓网布局,通过智慧总仓储辐射多区机器人自动化仓、距离客户“最后1公里”的智能无人仓,将平均履约时效缩短至48小时。而落地作业现场惊艳一线工作人员的AI智能领料智能柜,更是完成“最后1米”的实时交付,履约更快捷。

在盖盟达旗下固瑞捷自研智能终端设备的加持下,MyMRO我的万物集的物联网解决方案,实现采购全程和客户库存信息的数字化跟踪,通过固链平台自研算法进行决策分析,串连客户第一线工位消耗数据直连原厂生产商,提高企业库存周转次数,降低固定资金占用,赋能企业高速发展。

创造、发展、升级,MyMRO我的万物集坚守“以数字化为核心”的方向,以多样化的数字解决方案实现不同规模、数字化程度客户的MRO采购需求。未来,MyMRO我的万物集将继续不断迭代的场景化解决方案赋能工业生态,促进国家工业品的标准化、工业体系的升级。

敏捷研发出新品 施耐德电气抢滩直流应用市场

导读:众所周知,作为光伏储能、数据中心、轨交车辆等领域的重要传输方式,直流电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直流电在迎来广阔应用空间的同时,也面临不小的挑战。

如今,作为支撑高比例新能源接入与低碳灵活用能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直流应用迎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正是敏锐洞察这一市场商机,早在去年7月,施耐德电气推出了涵盖Acti9系列直流微型断路器(以下简称“Acti9”)、ComPacT NSX系列直流塑壳断路器、MVS DA1系列 1500伏直流隔离开关等在内的低压直流新品。

近日,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智能家居业务中国区负责人宋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能源结构转型下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速了直流配电发展。施耐德电气全新一代低压直流配电新品在为直流应用提供更可靠安全守护和赋能行业发展的同时,将进一步助力客户实现低碳化和数字化的转型。未来,我们将持续强化敏捷研发、客户共创、伙伴赋能,推动可持续目标落地。”

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智能家居业务中国区负责人宋炯

瞄准需求 敏捷研发

众所周知,作为光伏储能、数据中心、轨交车辆等领域的重要传输方式,直流电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直流电在迎来广阔应用空间的同时,也面临不小的挑战。一方面,直流产品依然面临因线路短路、过载等故障导致的用电安全、运维成本高等核心问题;另一方面,行业应用直流电压的持续提高和宽电流的需求以及智能化等,对直流产品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数据中心行业为例,随着HVDC(高压直流)供电架构的兴起与推广,供电电压得以进一步提升。”据宋炯介绍,Acti9最高电压可达1500伏,电流范围10~125安培,可完全满足目前数据中心无论是传统UPS供电方案还是新兴的HVDC供电架构的需求。

另外,针对光伏储能行业高电压、多节点以及电流不稳定等引发的用电安全隐患和高维护性,Acti9特殊的结构设计和材料品质保证了断路器产品在严酷环境下的长时间稳定,特别是对切断光伏系统中的临界电流提供了有效保障。

不仅如此,Acti9采用多重设计以保障安全,双断点结构可迅速拉长电弧长度,同时配备两套灭弧室和产气片,以及自适应动触头等专业设计,平均7毫秒便可使机构快速切断故障电流,较大程度减小零部件损伤。

不难发现,作为此次新产品的代表作,Acti9对电流和电压宽范围的覆盖,不仅具备更强的通用性,凭借8项专利技术,以及在结构和材料方面的优化与提升,其性能和可靠性都得到大幅提升。更为重要的是,全新Acti9系列直流微型断路器可搭配智能模块,配合Smart RCA智能电操和智能网关,可实现远程操控和断路器状态指示,为直流配电系统提供数智化的终端体验。

“得益于施耐德电气的敏捷创新,这为直流新品上市提供了强劲引擎。”宋炯具体解释道,施耐德电气践行以客户为核心的敏捷创新就是把握“准”和“快”,即准确把握客户需求,携手客户快速完成产品迭代。

而这也体现在针对轨交车辆的Acti9新品研发过程中。据宋炯介绍,直流一直是轨道交通行业辅助系统的主力军,但持续振动的运行环境以及高低温差,对稳定可靠的持续供电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施耐德电气成功推出机车行业专用Acti9新品,其以超低温、抗振动、优材质和宽电压等优势,从容应对机车行业多样及严酷运行环境的变化。“尤其是Acti9打造的直流专用触头,其可保障运行过程中的环境因素不影响设备的导电性、导热性、抗熔焊性和耐磨性。”宋炯指出。

未雨绸缪 持续前行

目前,随着“双碳”目标的稳步推进,以及新能源为主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迈入“快车道”,直流应用将面对更加细分、更加复杂的用户场景,快速的迭代与创新以及不断深化的生态合作,无疑将成为各企业抢占直流应用市场制高点的法宝。

对此,宋炯表示,直流新品上市仅仅是第一步,未来,施耐德电气将基于直流实际应用场景,从隔离开关、塑壳断路器和微型断路器等新品入手,与不同行业客户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沟通,并根据客户个性化需求来定制化解决方案。同时,洞察各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及时将施耐德电气的直流产品快速跟新兴的直流应用结合起来,赋能客户与行业。“希望施耐德电气直流新品的销售能保持与整个直流市场的发展同步。”为此,未雨绸缪的施耐德电气已着手进行技术储备。“如针对数据中心的HVDC供电架构,施耐德电气目前已开始Acti9单极电压400伏的设计。”宋炯讲道。

值得关注的是,作为近年来新兴的直流建筑行业,由于缺乏与之相匹配的产品和技术,行业缺少成规模的成功示范。“施耐德电气旗下DC System已成功帮助全球众多客户打造绿色建筑,践行零碳转型。”据宋炯介绍,DC System可提供“光储直柔”的完整解决方案,其为荷兰ABN-Amro Circl 银行打造的350伏直流配电和微网系统,使得该建筑成为100%直流电气建筑。“施耐德电气如今在直流建筑方面已积累了应用成熟的技术和解决方案,下一步将会结合中国实际适时地把它们引入中国市场。”他表示,这些技术和解决方案首先将会应用在施耐德电气在中国的生产基地,以更直观地展示DC System带给客户的价值。

“施耐德电气深耕中国市场35年,面对直流应用市场将迎来的大发展,我们希望凭借自身敏捷的创新研发,依托强大供应链与精益制造能力,在平衡好成本与质量的同时,更好地去赋能行业与客户。”宋炯对施耐德电气在直流应用市场的发展信心满满。(韩建新)